各司法所、局機關相關科室:
為加快建設覆蓋城鄉(xiāng)、均等普惠、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現(xiàn)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切實加強民生領域法律服務,根據省司法廳《浙江省“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以及市司法局《寧波市”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圖”建設任務清單》等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363”拼經濟專項行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向往和對公共法律服務的需求,以數字賦能、制度創(chuàng)新為動力,強化資源要素統(tǒng)籌調配,不斷完善公共法律服務供給體系,優(yōu)化服務供給方式,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我縣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濱?;▓@城市、奮力推動中國式現(xiàn)代化縣域先行新實踐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
二、基本原則
?。ㄒ唬┓諡槊?,保障權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優(yōu)質、高效、便捷的專業(yè)法律服務保障人民權益,維護人民利益,把“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建設成人民群眾普遍歡迎的“金名片”,成為建設法治象山、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助力器”。
?。ǘ┙y(tǒng)籌城鄉(xiāng),強化基層。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促進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向山區(qū)和海島傾斜,實現(xiàn)融合集成、統(tǒng)籌調配、集約利用,切實加強基層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全面提高公共法律服務水平。
?。ㄈ┮虻刂埔?,整體推進。立足當地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和法律服務工作實際,綜合考慮人口數量、區(qū)位交通、經濟基礎、輻射范圍等因素,合理選取“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建設地點,因地制宜配置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布局協(xié)調、功能齊全,實現(xiàn)整體協(xié)同、資源共享。
三、建設目標
依托數字化技術對公共法律服務設施進行經緯度標注,通過設施集成、產品集成以及力量集成,推動各類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在15分鐘范圍內不斷趨于均衡可及:一是城區(qū)以步行15分鐘(1.2公里)的街道為均衡可及標準;二是鄉(xiāng)村以騎行15分鐘(2.0公里)的鄉(xiāng)鎮(zhèn)為均衡可及標準;三是偏遠山區(qū)或海島以車行15分鐘(3.0公里)的鄉(xiāng)鎮(zhèn)為均衡可及標準。
到2024年底,60%的村(社區(qū))建成“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打造3個以上公共法律服務特色站(點),人民群眾對“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的滿意率達80%。推動村(社區(qū))建成率和人民群眾滿意率逐年提升,到2026年底,村(社區(qū))“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基本建成,人民群眾對“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的滿意率達到90%以上。
四、建設內容
?。ㄒ唬┩晟乒卜煞掌脚_建設
1.推進分級公共法律服務站(點)實體平臺建設
(1)優(yōu)化實體服務平臺標準。將公共法律服務站(點)三級實體平臺劃分為三個服務等級,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一級,鄉(xiāng)鎮(zhèn)(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和行業(yè)性工作站為二級,村(社區(qū))公共法律服務點為三級。公共法律服務站(點)應配齊配強值班服務團隊,根據實際運行情況及服務需求,及時調整站(點)等級,并依托所在鄉(xiāng)鎮(zhèn)、村(居)工作人員的力量壓實設施維護和服務指引的責任。
?。?)落實縣鄉(xiāng)村一體化服務。結合鎮(zhèn)(村)法律顧問一體化機制,完善律師、鎮(zhèn)(村)法律顧問、公證、司法鑒定、仲裁、法律援助、人民調解、法治宣傳、行政復議等各項服務供給。調整值班服務團隊,一級站(點)要求律師(或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工作日全天入駐,其中律師或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每周提供服務時間不少于2個半天;二級站(點)要求律師(或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每周兩個工作日全天入駐,其中律師或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每周提供服務時間不少于半天;三級站(點)根據實際需求安排律師、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法律服務專業(yè)人員按需到崗,其中律師或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每月提供服務時間不少于半天。
?。?)打造特色品牌公共法律服務站(點)。在實現(xiàn)18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388個村(社區(qū))公共法律服務點全覆蓋的基礎上,要結合象山海島地域特征,立足“海上楓橋”經驗,不斷優(yōu)化站(點)布局。重點依托石浦鎮(zhèn)、鶴浦鎮(zhèn)、高塘島鄉(xiāng)海島集群,將“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建設工作與海島“法律茶座”“法律集市”深度融合,并通過統(tǒng)籌全縣的律師、公證、復議、仲裁、調解、政法干警等資源組建公共法律服務隊伍,開展法治宣傳、法治咨詢、業(yè)務受理、文書代擬等法律服務,有效拓展法律服務資源向海島地區(qū)的輻射,探索形成具有地方辨識度的公共法律服務特色成果。要注重推動多要素聚集的公共法律服務、法治文化陣地和公民法治素養(yǎng)觀測點建設,在公共設施中融入公共法律服務和法治宣傳元素,并列入普法責任清單。同時,要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對法律服務的階段性需求,適時調整服務內容,保障群眾和企業(yè)高頻涉法需求就近解決,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法律獲得感和滿意度。
2.推進線上平臺一體服務。提升熱線平臺,建立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和12345政務服務熱線雙號并行的聯(lián)動協(xié)作機制。優(yōu)化網絡平臺,根據“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建設需求,在人流量較大的商圈、廣場、車站等公共場所以及公共法律服務資源不足的偏遠山區(qū)和海島按需配備“24小時公共法律服務”的人工智能終端設備。
3.發(fā)揮公共法律服務的輻射功能
(1)推進“三大平臺”一體融合。實現(xiàn)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同頻共振,為群眾提供線下指引、線上申請融合的多領域法律服務。在行政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等注入公共法律服務元素,將公共法律服務職能融入基層法治實踐站和“15分鐘公共服務圈”的建設內容。推進法治宣傳教育陣地、法治文化公園、行政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等資源設施同步配置浙里辦公共法律服務專區(qū)支付寶小程序碼和微信小程序碼、12348熱線指引牌。
(2)實現(xiàn)法治服務增值化改革一體推進。將縣級企業(yè)綜合服務中心嵌入法治服務板塊,整合“企業(yè)綜合服務中心法治服務板塊”和“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線上線下資源,完成涉企法治服務事項清單梳理,建成一批涉企法治服務“一類事”新場景,積極回應企業(yè)更高層次法律服務需求,實現(xiàn)“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解決、“全鏈條”服務。
(二)創(chuàng)新公共法律服務形式
4.構建公共法律服務資源空間治理地圖
?。?)構建平臺資源治理地圖。將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點)、智能終端設備、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指引牌等3類平臺設施資源標注經緯度、上傳現(xiàn)場照片,形成可視化地圖點位。
?。?)構建業(yè)務資源治理地圖。將律師、公證、司法鑒定、仲裁、調解、法律援助、基層法律服務、法治宣傳教育、行政復議等9類業(yè)務資源納入一體化空間治理地圖,不斷完善“全業(yè)務、全時空”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
(3)融入“15分鐘公共服務圈”治理地圖。加強與發(fā)展改革部門“15分鐘公共服務圈”空間治理地圖、人口、地域面積等數據模型的對接聯(lián)動,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設施、資源更加均衡可及。
5.深化線上線下融合服務
?。?)拓展咨詢類法律服務。在做好來訪法律咨詢接待解答基礎上,普及12348熱線、網上留言、在線即時、視頻語音、智能情景等法律咨詢服務。
(2)拓展查詢類法律服務。加強法律服務機構人員查詢、長三角法律服務查詢、法律文書查詢、賠償計算、證照查詢、法務地圖等查詢服務,做好服務指引工作。
(3)拓展辦事類法律服務。優(yōu)化公證、司法鑒定在線預約和申辦機制,推廣糾紛調解、法律援助、行政復議、監(jiān)所遠程會見等在線申請事項,提供立法意見征集、實習律師申請、法律職業(yè)資格管理、申請行政裁決指引等服務。拓展公證服務聯(lián)絡點(代辦點)。
(4)拓展普法類法律服務。豐富浙里普法專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來了、法律法規(guī)、法律服務案例庫等普法類服務產品,加強對領導干部、青少年以及其他社會公眾的法治宣傳教育,提升公民法治素養(yǎng)。
?。?)拓展“一件事”法律服務。將公共法律服務拓展到企業(yè)法治體檢、中小微企業(yè)合同款支付、涉外法律服務、產業(yè)合規(guī)輔導、立法、行政合法性審查、信訪法治化服務等各領域各事項,提供“企業(yè)全生命周期”“公民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增值化法律服務。
(三)提升跨層級“一體化”服務質效
6.發(fā)揮法律服務資源增值合力。指導當日在實體平臺、熱線平臺值班的法律服務人員、公共法律服務志愿者,到浙里辦定位打卡簽到,統(tǒng)籌調配各方面法律服務資源,夯實增值服務力量基礎。要推進志愿者團隊建設,按照志愿者職業(yè)類別、志愿方向、業(yè)務擅長等要素,分別建立不同專業(yè)領域的志愿者團隊,并加強對志愿者服務的事中事后監(jiān)督,提高承接服務質量。
7.實行法律服務需求“一站式”流轉。公共法律服務需求實行縣鄉(xiāng)村“一體化”通轉通辦機制。對群眾和企業(yè)通過實體、熱線等平臺提出的法律服務需求,當場難以解決的,各地相關法律服務人員、志愿者應通過浙里辦錄入形成工單。各級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干部通過浙政釘公共法律服務協(xié)同應用進行工單縣鄉(xiāng)村“一體化”流轉,以法律咨詢搶單、法律服務派單等形式落實法律服務人員或志愿者承接服務,真正實現(xiàn)跨層級、跨業(yè)務“一體化”辦理。
8.加強公共法律服務質量監(jiān)督評價。對咨詢、預約、申辦等服務進行全過程實時監(jiān)管,完善服務滿意度“一事一評”、服務質量抽查監(jiān)督、服務數據指標晾曬、服務異常預警督辦等全流程閉環(huán)機制,提高公共法律服務“一體化”辦理質效。
五、工作要求
?。ㄒ唬┘訌娊M織領導。要把“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建設工作作為推進現(xiàn)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一項戰(zhàn)略性任務來抓,提高站位、加強指導。要及時成立由分管領導任組長的“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建設工作專班,按照市級統(tǒng)籌協(xié)調、縣級組織實施的工作原則,強化聯(lián)動互促。要根據建設任務清單做好相關科室、司法所任務分解,明確責任分工,確保工作落實、落細、落到位。
(二)精心組織實施。要依托現(xiàn)有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站點)推進線上線下全鏈條公共法律服務資源深度整合,并全面融入各部門“15分鐘公共服務圈”,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與公共服務實現(xiàn)場景融合、綜合集成和優(yōu)質共享。要推動有條件的司法所與公共法律服務站一體規(guī)劃、一體建設、資源共享,實現(xiàn)“站所合一”。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法律服務有效供給的基礎上,積極回應群眾和企業(yè)更高層次法律服務需求,組織引導法律服務機構、法律服務人員等提供“一件事”集成服務,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多元化、專業(yè)化、增值化。
?。ㄈ┘哟蠊ぷ餍麄?。要及時發(fā)掘、總結、推廣“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經驗做法,形成有象山辨識度、可復制推廣的實踐樣本。充分利用各種現(xiàn)代化媒介大力宣傳“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在促進社會治理、保障人民安居樂業(yè)、服務經濟高質量發(fā)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的知曉度和滿意度。
象山縣司法局
2024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