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三雄極光照明學院“設計有光·亞洲設計師迪拜對話”游學旅程圓滿收官。過去兩周內(nèi),此次活動備受關注,設計大咖紛紛為此次迪拜游學一帶一路逐光之旅打call。出發(fā)前,啟動禮于三雄極光總部隆重舉行,總裁張宇濤出席并發(fā)表致辭,正式為設計師精英頒授特聘證書。

奢華逐光之旅
一半沙漠一半海,從小漁村華麗轉身成為國際大都市,擁有多項“世界之最”頭銜,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建筑神話” ,它就是“設計師的天堂”——迪拜。
本次三雄極光照明學院游學目的地瞄準迪拜,攜手一眾設計大咖、設計師共同前往迪拜,近距離觀摩這座窮盡奢華城市的偉大設計,于建筑作品中尋覓設計之美;探訪全球知名設計公司,面對面交流溝通,深入學習,開拓國際化視野。

設計朝圣之路
安藤忠雄說:“旅行,造就了人,也造就了建筑師。”對于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的設計師而言,親臨建筑的意義就在于此。
三雄極光照明學院“設計有光·亞洲設計師迪拜對話”逐光之旅,探訪多座偉大設計。在現(xiàn)場感知空間的存在,看時間流逝過程中,自然光影變化賦予建筑不同美感。通過在地采風、與人交流,感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設計思想,關注建筑、人與自然的關系,令認知、領悟得到一次爆炸式成長。

阿布扎比盧浮宮 / 讓·努維爾
讓·努維爾對“光”的運用極為精妙,阿布扎比盧浮宮中更是將“光”的美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這座基于阿拉伯傳統(tǒng)文化的“海上美術館”位于阿布扎比Saadiyat島,讓·努維爾以阿拉伯地區(qū)的建筑Cupola圓頂為啟發(fā),以阿布扎比的棕櫚樹為靈感進行藝術化創(chuàng)造,在博物館內(nèi)形成獨特的光影奇觀,并將其命名為“光之雨”。


巨大穹頂由多層晶格狀結構編織重疊而成,使射入的每一束光線都必先經(jīng)過八個層次的過濾,然后逐漸淡出。隨著日照路徑的變化,穹頂最終呈現(xiàn)出一種夢幻的效果,升華空間神性。


未來博物館 / 肖恩·基拉
三雄極光照明學院“設計有光·亞洲設計師迪拜對話”游學團,抵達迪拜后的第 一天便前往曾被《國家地理》評選為全球最 美博物館之一的迪拜未來博物館。


未來博物館由肖恩·基拉設計,用創(chuàng)新而獨特的建筑語言再次刷新了當代建筑的“奇跡”,是世界上最復雜的建筑之一。整體呈立體環(huán)形結構,外立面由1024塊機器人打印的阿拉伯書法版塊拼接而成,創(chuàng)造出獨一無二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美學效果。內(nèi)部共分為7層,涵蓋5個章節(jié),展現(xiàn)對未來的探索。從外到內(nèi),流動的點、線、面結合奇特的造型,賦予建筑神秘、科幻的視覺感受。


ME酒店 / 扎哈·哈迪德
扎哈·哈迪德是首位獲得建筑界最 高榮譽“普利茲克獎”的女性,她的作品以大膽的造型出名,被稱為建筑界的“解構主義大師”。
迪拜ME酒店位于Opus綜合體內(nèi),坐落在迪拜的哈利法塔區(qū)。三雄極光照明學院“設計有光·亞洲設計師迪拜對話”游學團入住并進行參觀學習,學習建筑設計大師扎哈·哈迪德流暢的建筑性設計語言。



哈利法塔 / SOM
三雄極光照明學院“設計有光·亞洲設計師迪拜對話”逐光之旅接近尾聲時,登頂挑戰(zhàn)人造建筑高度之最的哈利法塔。
哈利法塔由世界頂 尖設計事務所之一的SOM設計,大廈總體設計靈感來自阿聯(lián)酋沙漠地區(qū)一種花卉的幾何形狀和伊斯蘭建筑中的圖案紋理,建筑體量隨高度的攀升而逐漸減小,在平衡風力影響的前提下兼顧美觀和實用性。


異域人文之美
游學旅行是一場滋養(yǎng),感知“他者”文化體驗,拓展對世界的想象。走進悠久的阿拉伯歷史文化,是“設計有光·亞洲設計師迪拜對話”逐光之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此行打卡位于繁華迪拜河畔的AL SEEF老城區(qū),穿行于古色古香的蜿蜒街巷,與最local的在地文化對話,領略城市的歷史魅力。

三雄極光照明學院“設計有光·亞洲設計師迪拜對話”游學團來到阿聯(lián)酋最 大的清真寺——謝赫扎伊德清真寺(sheikhzayed Grand Mosque),探秘穆斯林世界。由希臘漢白玉包裹形成的建筑群,莊嚴、肅穆且典雅。繁復精美的細節(jié)裝飾隨處可見,工藝精湛,極盡奢華,給予每一位到訪者美學震撼。


來到阿布扎比,不得不體驗其沙漠游牧文化。游學團前往沙漠腹地,接近自然、重新感知游牧文化,遠觀廣袤沙漠,靜看落日美景,接收來自自然最原始的感動。


光,有吸引人向前的力量。三雄極光照明學院游學逐光之旅是與偉大藝術設計作品的對話,也是與在創(chuàng)意設計道路上不斷探索的同行人對話,只有不斷吸收學習,才能走得更遠。
三雄極光照明學院旨在打造學習實踐、圈層交流、產(chǎn)學設融合、跨界合作為一體的平臺體系,通過建立與設計師的有效溝通渠道,串聯(lián)行業(yè)資源,共同賦能,為中國設計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