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選取全國43個城市的政府門戶網站進行了集中調查。近日公布的測評結果顯示:超過6成的政府網站不及格。主要問題是:網速慢,個別門戶網站經多次嘗試仍無法正常打開,有的網站甚至還帶有病毒;信息分散,查閱極不方便;網站提供的信息存在錯誤;違法設定信息公開申請人的條件等。(2010年2月24日《法制日報》)

  互聯(lián)網作為20世紀的一項重大基礎性科學發(fā)明,引發(fā)了人類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對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影響。進入信息化社會后,不僅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了解各方面的信息,更有許多人通過網絡學習知識,銷售、購物、網上辦公等。資料顯示:我國網民數量有近3億,成為世界上網民最多的國家。同時, 自1996年海南省政府創(chuàng)辦首個政府門戶網站以來,特別是2002年中央明確把政府門戶網站列為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建設內容后,我國各級政府創(chuàng)建的門戶網站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截至2009年1月,全國已開通4.5萬多個政府門戶網站。

  盡管我國各級政府門戶網站不斷增多,內容日益豐富,功能逐漸增強,但與社會發(fā)展及公眾要求仍有一定差距,一些基層政府網站半年不更新形同虛設或僅僅滿足于發(fā)布一些地方新聞,難以在政府和社會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更談不上在網上為百姓辦事。這可以從今年初人民日報與人民網聯(lián)合推出“地方政府開通社情民意通道,你們那通了嗎” 的網絡調查結果得到印證:7天共有7111人次參與調查。調查顯示,96.8%網友認為政府社情民意通道不暢通,而反饋不及時、遭遇推諉塞責、溝通渠道形同虛設等問題。

  殊不知,政府及其部門網站不僅是政府及其部門改進作風、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舉措,也是對外宣傳的窗口,政務和信息公開的重要渠道,更是政府部門服務社會、服務人民、與公眾互動交流的重要平臺。正如有人所形容的:網絡輿論如同一面鏡子,可反觀政府的施政行為;網絡輿論如同晴雨表,可反映民心的向背;網絡輿論如同緊箍咒,可警醒官員不敢懈?。痪W絡輿論如同高速路,大大提高監(jiān)管時效。面對一邊是高達100%的政府網站普及率,一邊是96.8%網友認為政府社情民意通道不暢通,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現象卻同時存在,這說明包括政府網站在內的社情民意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是流于形式。

  當前電腦已越來越廣泛地進入尋常百姓家,有事沒事上上網越來越成為人們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時,真心期待各級政府能進一步轉變觀念,多在提高網站服務上下功夫,不斷拓展網站功能,以網站為平臺努力實現與廣大網民的良性互動,提供在線服務,推動電子政務的更好開展。真正讓政府網站不僅要有“消息”,而且還要能“辦事”。只有這樣,它才能進一步引起百姓的關注,使大家在享有便捷辦事服務的同時樂意參政議政,為政府出謀劃策,真正實現良性互動。同時,由于這種良性互動,不需群眾的長途跋涉,也不要百姓與官員的面對面,更不要太多成本,它只需在政府網站上的一封郵件、一個留言,足以解決問題,當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