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ㄐ录悠拢┪迥昕偹{圖提出了三個戰(zhàn)略方針,通過加強與私人領域及民間的合作和聯系,提供更能符合大眾需求的公共服務。

  政府電子公共服務在未來五年將朝更協商式的方向邁進,通過加強與私人領域及民間的合作和聯系,共創(chuàng)更高素質又符合大眾需求的公共服務。

  公務員首長兼外交部常任秘書何學淵昨天在常年的“整合政府環(huán)球論壇”(iGov Global Forum)開幕式上宣布這個消息。他在講話時,勾勒出“電子政府”(e-Government)未來五年總藍圖的三大發(fā)展方向,解釋它如何讓政府的電子公共服務,從“政府為你提供服務”的現有形式,轉變成“政府與你共創(chuàng)你所需要的服務”的新作風。

  政府在2000年展開“電子政府”計劃,每四到五年就推出未來發(fā)展方向的新發(fā)展藍圖。預計在明年中推出的新電子政府五年總藍圖,由財政部和資訊通信發(fā)展管理局政府首席資訊辦公室(IDA’s Government CIO Office)聯合制定,并提出了三個戰(zhàn)略方針。

  第一,政府希望借助民間和私人領域的力量,共創(chuàng)更高的價值。何學淵說,在信息爆炸年代,許多信息不再受政府把持和控制。民眾逐漸摒棄“政府最了解”的觀念,不但提高了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也密切審視公務員的一舉一動。

  因此,公共部門在日趨復雜和不確定的環(huán)境中運作,一些棘手問題涉及的層面很廣,不是單一部門所能應付得來的,而需要通過跨部門合作來解決。

  他也提出,管理龐大數據庫的政府,與其單向決定要提供什么樣的服務,不如成為一個平臺,讓民間發(fā)揮群策群力的精神,將數據轉化成他們覺得有用的服務。他指出,陸路交通管理局和Google去年合作將本地公共交通信息和路況資訊融入地圖服務系統(tǒng)Google Maps,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第二、YouTube、面簿(Facebook)、推特(Twitter)等社交媒體,已證明是大規(guī)模協作和跟廣大民眾聯系的有效管道,因此政府已在利用它們擴大與民眾的接觸,也有個別部長通過博客跟民眾交流管理某個政府部門的計劃與理念。

  第三、公務員本身必須先理解和駕馭顛覆性科技所造就的新世界。為此,資信局正配合新一代全國寬帶網絡的推出,設計實現“一個政府”運作概念的新一代資訊通信科技架構。此外、政府未來也將繼續(xù)透過商業(yè)分析、“云計算”(cloud computing)和其他技術,提高運作效率。

  何學淵也呼吁公務員和各政府部門重新思考本身的工作、跟其他部門合作以及同民眾互動的方式,在急速變化環(huán)境里保持敏銳的反應和創(chuàng)意思維。

  盡管政府順應科技發(fā)展作出改變已是不可扭轉的趨勢,但他也提出個中的隱憂。他說,改革雖然是勢在必行,然而一旦決定這么做,就是潛入一個未知的領域。

  他說:“到最后,科技只是一個工具,而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比方說,互聯網雖然為傳播信息和收集民意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但公務員必須懂得辨認‘雜音’和真正的反饋。此外,他們也可能在碰到有強烈看法的少數人時,向壓力屈服,實行受歡迎但不利于國家的政策。”

  另一方面,他也提醒公務員必須留意數碼原住民(生于數碼時代的年輕人)及數碼移民(年長一輩,不生于數碼時代)之間可能出現的新“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確保政府在擁抱新媒體時,不會忽略不能或不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與政府接觸者。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