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參加了一個“政府網站改版座談會”,其目的就是將過去領導行蹤的“記錄機”和“傳播器”式的“官網”,改版成融百姓衣、食、住、行為一體的政務公開、為民辦事、政民互動的“便民服務指南”。

  筆者在拍手稱快的同時,不免也想嘮叨幾句,算作是一吐為快,以話引話。

  在信息爆炸、網絡資源十分豐富而普及的今天,各地政府網站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政府網站以其提供信息的真實性、權威性、可靠性,成為公眾獲取信息的首要平臺,改變了公眾和政府的信息對接狀況,越來越多的公眾已經將政府網站作為與政府溝通的首選渠道。

  但是,政府網站在如何更好地服務于民方面,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F(xiàn)如今,各地把政府網站建成一種趕時髦式的“應景”或一種完成任務式的“應差”的有之;把政府網站當作一種新聞媒體來打造,過分強調宣傳作用的也有之,甚至把政府網站變成領導行蹤的“記錄機”和“傳播器”的更有之……而將政務公開、為民辦事、政民互動三大功能“冷”在了一邊,老百姓進城“找政府”辦事,出現(xiàn)“找不著北”式的“瞎轉悠”,導致費工、費時、費錢等吃虧的事兒時有發(fā)生。

  其實,何只是進城的農民,城里人在城里辦事也常常覺得自己已走進“迷魂陣”,自己跟自己在“捉迷藏”。要辦件沒辦過的事,免不了要向熟悉“行情”的人弄清“路子”,摸清程序,絞盡腦汁,最后事情能不能辦成,還是兩可之間。

  眾人皆知,老百姓上政府網站,絕不是看當?shù)仡I導今天在干什么,而更多的是關心,能不能獲取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能不能得到有效幫助,不辦途而廢。盡管當前政府網站服務內容不斷擴大,但多數(shù)仍以提供領導行蹤式的新聞宣傳報道為主;而提供黨的惠農政策,如何維護消費者權益,如何“打官司”,孩子入托怎么辦,如何辦理或年審各種證照等百姓經常碰到的實用性“便民服務指南”確“先天不足”。

  把政府網站變成“便民服務指南”至少有兩大好處:一是由于政府辦事的透明,百姓辦事也就順當許多。百姓享受到社會的公正公平,更加信賴政府,有利于政府形象的改善,進而真正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二是大大減少暗箱操作。有了“便民服務指南”就壓縮了權力運作空間,拆除了層層關卡、層層“收費”,至少杜絕了部分層出不窮的“小意思”。政府行政日益清明,這對于反腐倡廉實在是一項基礎工程。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國家何以興?唯變革而已!把政府網站變成“便民服務指南”,對長期存在的“踢皮球”作風,對于暗箱操作的傳統(tǒng),對于權錢交易的扼止,應該是“網絡問政”的又一大變革。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