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網友“中原活塞員工”通過網站向河南省孟州市“書記市長信箱”欄目,反映自己所在公司“五一”期間強迫加班,并被威脅如果不加班后果自負、扣工資,請問該怎么辦。很快,他就收到了市長信箱的回復,“如果你對該公司沒有認同感,索性解除勞動合同走人吧,畢竟天高任鳥飛呀……”如此回復,雖然沒有拖泥帶水,沒有走過場的“已閱”等官味字眼,但卻因其略帶調侃、雷聲隱隱,而再度引來一片嘩然。負面影響傳了出來,于是,我們又看到“亡羊補牢”的老一套政府迅速調查,稱該回復為政府信息中心工作人員梁某未經相關領導審閱的擅自回帖;對梁某進行了嚴肅批評教育,并責令其停職檢查;勞動部門在調查核實后已責令中原活塞公司立即整改,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按時足額支付職工“五一”加班工資……特事特辦的效率依然是那么“博爾特”。

  印象中,全國各地的類似“信箱”已經不是第一次“雷人”了。應城市長信箱對網友投訴創(chuàng)建辦的相關問題曾做過如下回復沒時間跟你閑扯,你有意見到創(chuàng)建辦來面淡(回復者錯別字,應為面談)。南京市政府市長信箱對網友反映家門口路燈壞了大半年一直沒人管的帖子,如此回復直接去找“南京市市政公用局”反映情況,但這個部門明明已經被撤銷快一年了。有市民投訴自來水服務中的霸王條款,在不知道的情況下,糊里糊涂“挨了宰”,新鄉(xiāng)市政府市長信箱回復道你好,來信收到,凡事都有第一次,多謝你的批評……這些“回音”或慵懶傲慢、或簡單粗暴、或插科打諢、或推諉扯皮,曾經備受質疑,但相較更為普遍的“形同虛設”來說,還算是好的。畢竟,有回音證明有人管,這個人管不好,還能換人管。而那些將網絡問政、政民互動作為秀場,只開通、不重視、不管理、不回復、不更新的“休眠信箱”,更是傷人不淺。央視記者在大同就做過如下調查,市政府網站很多鏈接都無法打開,領導信箱的鏈接是錯誤的,百姓投訴建議更是一片亂碼,而類似情況,齊齊哈爾、撫順、西寧、蘭州等地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四川省各地除市級政府網站質量良莠不齊外,部分區(qū)、縣一級基層網站互動欄目竟長期處于“休眠”狀態(tài)。

  事出有因。人力不足、資金缺乏等被各地政府網站管理者掛在嘴邊上的原因恐怕只是外在,真正的毛病顯然還藏在內里。比如“視網絡民意為洪水猛獸”的慣性思維,“唯上不唯下”的傳統(tǒng)作風和“缺乏考核和問責機制”的普遍現(xiàn)實。眾所周知,我國網民數量目前已居全球之首,而網絡也因其海量、迅捷、便利,成為溝通政府部門和社情民意的重要紐帶以及群眾行使知情權、監(jiān)督權的重要場所。在我國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也提出了加強公眾的網絡表達權、參與權、監(jiān)督權等要求。但正因上述原因作怪,一些地方政府只是草草了了完成條例要求的“規(guī)定動作”,接下來真正要緊的政民互動卻尷尬地淪為可有可無的“課外作業(yè)”。

  要根治“網絡政民互動”的種種問題,各級政府都應設立專職的“政民互動”工作團隊,并對網民建議、咨詢、投訴帖子辦理情況的及時率、辦結率、滿意率、落實率、答復質量、辦理程序等各項內容指標化,并定期予以考核、公示。只有這樣完備、翔實的考核、激勵和問責制度建立起來了,只有政民互動與官員的政績掛起鉤來了,橫亙在政民之間的那道無形高墻才能拆得掉,網絡才有望成為政民連心的最便捷、最透明的一道通渠。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