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深化政務公開加強政務服務的意見》。為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意見》的重要意義和有關內容,國家預防腐敗局辦公室、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

  據(jù)了解,一些政務服務中心管理機構是事業(yè)單位,《意見》將其定位成行政機構。這位負責人解釋,各地政務服務中心管理機構性質并不一致。這也是中心發(fā)展面臨的一個現(xiàn)實問題,對中心如何定位,履行職能的依據(jù)是什么,這個問題不解決,中心發(fā)展就會受到影響。所以,國家預防腐敗局辦公室商中央編辦等相關部門,在《意見》中專門對中心管理機構的機構性質、規(guī)格、人員編制、經費等內容作出規(guī)定,希望解決這些難題。

  就下一步工作打算,這位負責人介紹,要通過推廣“制度+科技”、權力陽光運行等成功經驗,提高黨政機關及領導干部防范廉政風險的意識和能力。

  開展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工作。在全國選擇100個縣(市、區(qū))作為試點單位,用一年左右的時間,使大部分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事項在縣本級能夠依托電子政務平臺進行公開、提供服務,并且實現(xiàn)電子監(jiān)察全覆蓋。

  此外,還將研究政務公開工作檢查評估暫行辦法,加強對政務公開工作的考核和檢查。下半年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將組織對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情況進行一次專門督查,重點督查各地對《意見》的貫徹落實情況。

  專家觀點

  微博倒逼政府信息公開

  被動解釋公信力將下降

  今年以來,在中央部門公開“三公”經費、紅十字會“郭美美”事件、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溫州“7·23”動車相撞事故、故宮瓷器損壞事故等一系列熱點事件中,社會對信息公開的質疑不絕于耳。

  “不可否認,行政決策不公開、權力運行不透明等是導致這些事件的重要因素。這個文件選擇這個時候頒布,是對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一個回應。”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說。

  “重大事件發(fā)生后,一些政府部門總習慣于遮遮掩掩,這份文件的針對性和指向性很明確。同時,以兩辦名義發(fā)布文件,也體現(xiàn)了中央打造陽光政府的持續(xù)決心和戰(zhàn)略考量。”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憲法行政法研究室主任周漢華說。

  “把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寫入文件,明確政務公開的方式、手段、程序、流程,強調重大突發(fā)事件和熱點問題必須公開,這些既是文件的亮點,也是政務公開深化的必然要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

  “當前,微博等新媒體正在倒逼政府信息公開,但事后的被動解釋,往往是越描越黑,不能讓老百姓滿意,使政府的公信力下降。推動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工作,需要在轉變理念、完善制度上下工夫,確保執(zhí)行不走樣。”汪玉凱建議說。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