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多條留言建議、高達200萬人次的點擊率,用轟轟烈烈來形容南京十三次黨代會前的“網絡三問”活動并不為過。
這場歷時近三個月的活動隨著黨代會的到來即將落幕,但由其產生的深遠影響才剛剛開始。
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發(fā)展研究所副所長許益軍認為這是值得肯定的積極行政,無論是問政、問需還是問計,都從根本上反映了服務型政府的施政理念和執(zhí)政方式,而這個理念的基本精神就是要考慮和尊重群眾的追求。
群眾是生活的先知
黨代會前,“三問”于民
10月16日,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將拉開大幕,對于這樣一場將開啟南京新五年發(fā)展篇章的盛會,南京市委非常重視,早在七月底,離黨代會還有近三個月時,便啟動了聲勢浩大的網絡問政、問需、問計于民活動(簡稱“三問”),在包括金陵晚報、龍虎網在內的全市多家媒體開通征集郵箱、專題網頁、相關論壇,請市民為南京未來五年發(fā)展獻計獻策。
對于開展網絡三問的目的,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楊衛(wèi)澤在8月2日與網友在線交流時有過深刻闡述:他說,這次開展網絡問政、問需、問計于民活動,主要目的有三:一是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重視網絡輿情,注重傾聽網民意見,是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的重要基礎,是執(zhí)政為民的重要體現(xiàn)。我們要虛心接受網民的批評,對網上反映的問題及時解決,想群眾所想,急人民所急。二是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今年10月份將召開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要形成一個好報告、選出一個好班子。必須通過網絡等新媒體,廣泛聽取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請廣大網民、市民對南京的建設與發(fā)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對新一屆南京市委提出自己的期望與要求。三是聯(lián)系群眾、民主決策。人民群眾是生活的先知,冷暖甘苦感受最深刻;人民群眾是智慧的源泉,改革發(fā)展體會最清楚;人民群眾是施政的基礎,政令得失反映最真實。我們必須堅持走群眾工作路線,充分發(fā)動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
就征集到網帖數(shù)千條
而從接下來的活動效果看,網友們對“三問”傾注了極大的熱情。
據(jù)介紹,今年的“三問”活動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邀請市民對南京未來五年發(fā)展獻計獻策;第二、開展“我有話對書記說”視頻直播節(jié)目;第三、通過征集圖、文描繪市民心目中的南京城。
而“獻計獻策”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僅龍虎網就收到網民留言數(shù)千條。從住房安居、交通出行到醫(yī)療教育、人居環(huán)境等一批網民最關心、最迫切、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都呈現(xiàn)在了網上。如此高的參與度,在南京歷史上是第一次。
仔細瀏覽這些留言,你會發(fā)現(xiàn),幾乎每一條留言背后都有一個期盼,代表了不同的人群的渴望,他們中的一些人或許已經兩鬢斑白,或許正當壯年,又或許只是個孩子。
記者便在留言中發(fā)現(xiàn)力學小學五(3)班的沈奕成也參與了這次活動,他在留言中提出了自己學校一個不小的問題:學校面積太小,3000多個學生和老師“蝸居”在巴掌大的地方里,安全真是個大問題,特別是下課了,同學們走出教室后,原來就狹小的空間更加擁擠不堪,在樓梯上也常常險象環(huán)生令老師們擔心。而且,整個校園只在角落里有男女廁所各一個,尿急時會心急跑得飛快,那就更危險了。因此,他希望學校能寬敞點,讓同學們有安全的活動空間。
書記在線交流
5000網友參與互動
“我有話對書記說”是此次三問活動中的一部分。8月2日,楊衛(wèi)澤書記如約走進龍虎網直播間,與網友在線交流。楊衛(wèi)澤在交流中說,市委工作的最大任務就是讓老百姓對南京發(fā)展更滿意、生活更幸福。在信息化時代,要把“網絡論政”作為一個常態(tài),正確面對網民的灌水、拍磚,敢于通過網絡正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善于宣傳黨委政府執(zhí)政為民的規(guī)劃和舉措,虛心接受網民的意見,與網民開展互動。
根據(jù)龍虎網的統(tǒng)計,訪談期間,有200萬人次點擊瀏覽,近5000名網友通過提問、建議等形式參與互動交流。新浪、搜狐、網易、騰訊、人民網、鳳凰網等近50家知名網站進行了報道。
一個小時的訪談中,楊書記高效率地回答了32個網友問題,他妙語解讀南京人的“多大事”,直率地夸一些網友提的建議,“737樓網友的5條內容簡潔明了,擊中要害。謝謝!”對很多敏感問題,沒有回避,“我經常會看到你說的這個現(xiàn)象(停車難),感到非常的揪心,這個現(xiàn)象的背后是我們全市的機動車以每年超過13萬輛的速度增加,遠遠超過了我們道路的建設速度。”還有一些問題,他則明確表示,因為內容太細,“暫時回答不了”,但會請有關部門來答復。
事后,很多網友都表示,楊書記的訪談,沒有官腔,只有實話。
必須做到條條有回復
部分問題得到切實解決
“必須做到條條有回復”這是楊衛(wèi)澤書記在與網友“面對面”交流時作出的承諾。
楊衛(wèi)澤書記在訪談中承諾,訪談結束后將安排各相關部門對此次訪談中網友們的提問逐一回復。8月18日,百忙之中的楊書記履行了他對網友的承諾。親自過問此事,將網友訪談中的提問進行分類,發(fā)放到各職能部門,要求職能部門對問題進行整理一一回復。
當天,南京市物價局、南京市科委、南京市經信委、南京市環(huán)保局就網民提出的“幼兒園收費、科技體制創(chuàng)新、企業(yè)污染、環(huán)境污染等各種問題”進行了統(tǒng)籌回答:訪談后的一個多月,訪談中涉及的九大類問題均有了解答。
不僅僅是回復,還有很多問題得到了切實解決。多位網民在訪談中提出:“江北發(fā)展之所以有點滯后是因為過江交通不便利,長江隧道收費高。”從去年的5月,緯七路南京長江隧道開通之始,其通行費就受到社會各界質疑,以至于不少市民表示寧可去大橋排隊也不想花這筆“冤枉錢”。
在訪談中,楊書記明確表示,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降低隧道收費標準,緩解長江大橋的壓力。8月30日南京市委常委會對包括緯七路長江隧道降價在內的一系列過江通道發(fā)展戰(zhàn)略進行了討論,并原則通過了“緩解過江難”的方案,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隧道降低收費:從9月6日起,7座以下小客車收費標準下調到10元/車次;月票標準由400元/月調至300元/月;如果一次性購買全年月票,再按總票價97%給予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