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游合作、智慧城市建設為主題的2017年中國—東盟市長論壇9日在南寧舉行。從不斷開辟的旅游線路到跨國多式聯運通道建設、區(qū)域信息化建設,受訪人士認為,近年來中國—東盟城市合作“連點成網”,不斷提升區(qū)域互聯互通水平,助推各領域合作走向深化。

  城市旅游合作與互聯互通良性互動

  8月29日,一艘跨國豪華郵輪從廣西防城港首航,沿途經停越南的下龍灣、峴港、芽莊等旅游勝地。沿邊又沿海的防城港市是我國內陸腹地進入東盟最便捷的主門戶和大通道,隨著近年來中國與越南等東盟國家交流合作的加深,防城港加快開發(fā)海上跨國旅游產品,力圖構筑環(huán)東南亞郵輪旅游圈。

  中國市長協(xié)會秘書長崔衡德說,中國與東盟互為最大的境外旅游客源地,以旅游合作為契機,有助于推動城市合作、人文交往,進一步密切區(qū)域合作。

  在旅游合作的推動下,近年來中國—東盟城市間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升,并形成良性互動態(tài)勢。以廣西為例,近年來,廣西與東盟各國旅游合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廣西赴東盟國家旅游的人數大幅增長,廣西每年入境游客超過300萬人次,其中近一半來自東盟國家。

  與此同時,南寧、桂林、防城港、北海、崇左等城市與東盟國家城市的海陸空對接日趨緊密。

  今年8月,中泰兩國完成中泰鐵路合作項目一期工程設計合同談判。泰中友好協(xié)會會長功塔帕朗西說,中泰鐵路將惠及泰國、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老撾五個國家。

  城市產能合作打造跨國經濟走廊

  8月9日,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合作建設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在關丹正式開工。在馬來西亞駐南寧總領事黃奕瑞看來,這是廣西欽州與馬來西亞關丹兩地產能合作在“一帶一路”框架中的進一步拓展。

  “中馬兩國在世界上開創(chuàng)了‘兩國雙園’的合作模式,并從港口合作延伸到城市合作,從產業(yè)園建設延伸到物流通道建設。”黃奕瑞說。

  中國與新加坡正在大力推進的“渝桂新”海鐵聯運南向通道同樣實現了“連點成網”的突破。8月底至9月初,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率團連續(xù)訪問重慶、南寧、貴陽,并見證了西部四省區(qū)簽署的關于共建中新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南向通道的合作框架協(xié)議。

  陳振聲表示,這一合作項目突破了地理位置的局限,從一個點延伸為打造了一個多方參與的開放式網絡。

  近年來,中國東盟港口、陸路城市合作均呈現“連點成網”態(tài)勢,并在此基礎上深化產能合作,打造跨國經濟走廊。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絡于2013年成立以來,互通航線、港口建設、臨港產業(yè)、國際貿易等合作不斷深化。新加坡港已參股北部灣港4個1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已參股運營馬來西亞關丹港、文萊摩拉港,形成區(qū)域港口合作共贏的良好局面。

  在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建設方面,廣西正依托沿線節(jié)點城市,共建國際合作園區(qū)、跨境經濟合作區(qū)、沿邊重點開發(fā)開放試驗區(qū)等合作平臺,促進中國內陸地區(qū)、東部發(fā)達地區(qū)與中南半島產業(yè)對接、貿易對接、物流對接,將交通走廊打造成為經濟走廊。

  “智慧城市”建設構建“信息絲路”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躍飛說,在“一帶一路”中推進沿線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有助于構建數字化絲綢之路,實現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

  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南寧曾因為一套城市應急聯動系統(tǒng)獲得“聯合國人居獎”,近年來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也不斷推進,并著力打造連接東盟的信息樞紐。

  經中國政府批準,并與東盟國家協(xié)商,2015年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在南寧啟動。隨著中國—東盟(南寧)貨幣指數成功發(fā)布,中國—東盟跨境電商平臺、中國—東盟技術標準信息服務平臺、東盟小語種輔助翻譯系統(tǒng)等相繼建成,逐步形成了以南寧為核心基地,面向東盟、服務西南中南的國際通信網絡體系和信息服務樞紐,與東盟國家攜手共筑“信息絲綢之路”。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表示,中國已經提出要與東盟、阿拉伯、東亞等地區(qū)構建網上絲綢之路,并已搭建起敦煌文博會、烏鎮(zhèn)互聯網大會等平臺,以此促進信息技術的分享合作。他認為,“智慧城市”建設將把中國東盟城市間互聯互通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此基礎上既能提升交通物流、經濟園區(qū)等合作水平,還可以推動文化創(chuàng)意、互聯網經濟等新興產業(yè)發(fā)展。

責任編輯: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