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國民眾對于政府信息公開的呼聲越來越高,尤其是在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頒布并實施,這對于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政府信息公開能夠有效地提高政府機構的工作效率、保障公民最基本的知情權。而最近幾年,借助互聯網、通信技術逐漸發(fā)展起來的電子政務,更是將政府信息公開推向了時代的前沿。本文作者結合工作經驗,對信息公開與電子政務的關系進行剖析,分析目前一些不足之處,提出推動電子政務建設中信息公開的思路。

  一、電子政務與信息公開的關系

  我國電子政務與信息公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必須將兩者統(tǒng)籌結合起來。

  1.電子政務的建設有利于信息公開工作的發(fā)展。電子政務建設的推進,就是以政府信息的公開為核心的政府信息化。電子政務為政府信息公開提供了有效的網絡載體,將提高政府信息公開的效率,而成為政府發(fā)布主動公開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時,也使政府信息公開成為了必然的選擇。通過電子政務進行信息公開,克服了時間、地域等因素限制,具有信息公開成本低、內容全面、獲取便利、互動性強的優(yōu)點,比傳統(tǒng)信息公開信息更快捷,更大限度的擴大了政府信息公開的共享。

  2.信息公開是電子政務建設的基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政府信息公開,政府信息公開是推進電子政務的一條主線。電子政務建設的重點在于具有價值理論導向的政務上,在于更充分地保障共勉的知情權上,列寧曾說過:"沒有公開性來談民主很可笑的",公民要行使各項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就必須以對公共事務的了解為前提。政府信息公開為電子政務功能目標的實現提供強大的信息資源支持,也使電子政務高效運行的前提。

  二、目前電子政務建設中信息公開的存在的問題

  政府信息公開就是,政府機關依照法定程序以法定形式公開與社會成員利益相關的所有信息,并允許公眾通過查詢、閱覽、復制、摘錄、收聽、觀看、下載等形式充分利用政府所掌握的信息的行為與制度。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高級顧問周宏仁博士指出:"電子政務不是現有政府的電子化,電子政務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政府進行信息化改造,它應該具有以下四個特點:①更有效,更精簡;②更公開,更透明;③為企業(yè)和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④重新構造政府、企業(yè)、居民之間的關系,使之比以前更協(xié)調,使企業(yè)和居民能更好地參與政府的管理。"因此,我們在分析目前電子政務信息公開方面存在的問題時,主要的參照系就是上述標準和要求,與此對照,我們認為目前我國電子政務信息公開方面存在著下述各種問題。

  1.信息公開質量不高。一方面,虛假信息過多。由于網絡自由和匿名的特點,導致虛假信息在政府對信息的接受、處理和發(fā)送中無處不在,直接影響了信息的真實有效與準確度。另一方面,適用信息不多,針對性不強。當前,許多政府網站還處于介紹政府部門、公布政府法規(guī)法令的水平上,對于政府部門的信息未有動態(tài)的反映,缺乏與公民交流溝通,距離"為公民辦實事"、提供"一站式"服務,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2.信息公開是電子政務建設的基礎。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政府信息公開,政府信息公開是推進電子政務的一條主線。電子政務建設的重點在于具有價值理論導向的政務上,在于更充分地保障共勉的知情權上,列寧曾說過:"沒有公開性來談民主很可笑的",公民要行使各項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就必須以對公共事務的了解為前提。政府信息公開為電子政務功能目標的實現提供強大的信息資源支持,也使電子政務高效運行的前提。

  3.信息公開缺乏統(tǒng)一規(guī)劃。由于歷史的原因和管理體制的局限,我國推行的信息公開沒有一個權威性的機構來統(tǒng)一協(xié)調各地區(qū)各部門的信息公開,發(fā)展水平也參差不齊。政府部門之間資源不能夠及時共享,政府網站建設缺乏全面規(guī)劃和有效組織,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信息組織和發(fā)布規(guī)范;雖然政府網站數量很客觀,但是網站信息整合能力差。猶豫經濟水平的差距,信息化程度不同,大力推行信息公開的地區(qū)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水平高的地區(qū)例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

  三、推動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中政府信息公開的思路

  1.樹立正確的公開理念,提高參與感。應該把政務公開看作一個立體層面的概念,立體化地推進政務公開。不僅推進信息公開立法,而且強調以信息公開為契機,推進政府運作改革以及政府機構重組。政務公開歸根到底是政府運作方式的重大改革,其根本目的是通過信息公開,使民眾得以在最大程度上了解政府工作,參與政府決策,提高對政府的認同感和政府服務質量。

  2.提供穩(wěn)定高效的信息公開技術平臺。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是發(fā)展電子政務的關鍵。在計算機技術方面,我國政府可以組織IT業(yè)界、專家學者等多方力量不斷提高我國計算機軟硬件的研發(fā)能力,盡早擺脫對"進口"的依賴。在網絡建設方面,政府應該加大投資力度,特別是向經濟較為落后的中西部地區(qū)和廣大農村傾斜,為包括農村地區(qū)在內的大多數居民和企業(yè)提供廉價的、方便的網絡連接,為電子政務的開展和國家信息化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3.加強信息公開績效評估和監(jiān)督。要使政府機關通過執(zhí)政行為公開置于有效地社會監(jiān)督之下,只有把對外公開同加強內部監(jiān)督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外部公開建立在內部監(jiān)督和管理的基礎上,才能使監(jiān)督關口前移起到制度上的反腐倡廉作用,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內部監(jiān)督管理狀態(tài)直接關系著政務公開的質量和效果,健全內部監(jiān)督制約機制,不僅可以解決公開的真實性、有效性問題,而且是從源頭上治理腐敗的重要措施。一些單位之所以存在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主要是因為監(jiān)督不力。所以內部監(jiān)督管理是政務公開質量的保障,是反腐倡廉的有力措施。

  四、總結

  政府信息公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人們對政府信息公開程度要求也越來越高,這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是公眾對民主權利意識增強的表現。我們只有不斷的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的程度,善用電子政務公開政府信息,才能滿足公眾這一合理訴求,保障民眾的知情權,為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點擊夯實基礎。

責任編輯: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