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發(fā)票核定?養(yǎng)犬證如何辦理?無需再打電話咨詢,只要關注微信公眾號“江干審管”,向內嵌的智能客服提問,就能迅速得到全面回答。浙江杭州江干區(qū)推出的智能咨詢服務,讓百姓動動手指便坐享服務,正反映了從“網上政務”到“掌上政務”的新變化。(9月18日 中國網)
在曾經,老百姓想要參與政務服務,往往免不了在不同的辦事部門、辦事窗口前來回奔波,既付出了不少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又常常感到疲憊不已。但如今,隨著“互聯(lián)網+”與政務服務融合速度的加快,“指尖政務”“掌上政務”等新生事物,也逐漸走入了人民群眾的生活中,并逐漸改變了老百姓參與政務服務的習慣和心態(tài)。
筆者認為,政務服務與其他服務類型相比,即使因為其資源的稀缺性而顯得有些特殊,但歸根到底,只要是服務,就應該盡力地滿足他人的需求,并力爭讓服務本身超出他人的期待。人民群眾的辦事辦證業(yè)務涉及到辦事群眾的個人信息、工作單位、社保信息等重要內容,對辦事過程的保密性和準確性要求較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辦事流程繁瑣、審核環(huán)節(jié)冗余等現(xiàn)實問題。
筆者認為,隨著各類大數據平臺、信息共享平臺的搭建,這樣的服務現(xiàn)狀理應有所改善。如今的“掌上政務”要真正實現(xiàn)讓老百姓“一次也不用跑”的公共服務目標,就不能僅僅把辦事辦證的場所機械地從政務大廳移動到手機屏幕上,在每一塊手機屏幕的背后,相關黨員干部應該做的“幕后工作”還有很多。
政務服務APP的運行是否流暢?官方微博、微信是否存在內容長期停滯的狀態(tài)?而各類按下了“發(fā)送鍵”的群眾反饋又是否真正被及時而有效的回復?很明顯,在各類手機軟件已經以其可操作性和便捷性占領用戶市場的當下,“掌上政務”要想真正走近老百姓的生活,讓人民群眾“坐享服務”,就萬萬不可“保持高冷”,務必對互動功能和服務功能進行進一步的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