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從2004年起,蘇州市地理信息系統(tǒng)經過了多年的建設,為了達到當初設定的建設目標,每年按照計劃,穩(wěn)扎穩(wěn)打,一步步實現各個階段目標,在實戰(zhàn)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過程。思路決定出路,細節(jié)決定成敗,時刻作為我們建設數字城市的座右銘。這么多年來,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城市數字化的服務能力。因為,一切都是為了應用,為政府、企事業(yè)單位和社會公眾提供應用服務是我們建立地理信息平臺的基本目標。
其中,如何為社會公眾政務公開提供地理信息服務是具有實用意義的。雖然,在Intel網上,google地圖、MapABC等公共服務地圖已經提供了很多的服務,但是,對于城市級別的服務還沒有真正能夠做到詳細及動態(tài)更新,在深度方面還有著一定的缺陷。為了更好的為中國蘇州門戶服務,同時也要為各部門的政務公開提供全市共享的一張圖,以便于各部門實時加載各自的政務信息,更廣更深層次的為市民服務,我局的地理信息平臺也代表著蘇州市地理信息系統(tǒng)建設的先進水平,必須在此方面進行突破性的開拓發(fā)展。基于此,本著采用“基礎共享、專業(yè)分散”分布式服務模式,從城市基礎空間數據庫中提取社會公眾生活中用到的地理空間數據作為基礎共享數據,將其他多源的專業(yè)數據分開存儲進行集成;采用WebService技術地理信息服務方式,提供公共地圖服務引擎,全面推廣數字蘇州公共服務平臺,已經成為了當前地理信息應用最為迫切的任務。因此,我們開始醞釀及著手設計數字城市公共服務平臺。
1 總體技術思路
數字蘇州公共服務平臺作為一個基礎性的空間數據服務平臺,其內容包括了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轉換,數據發(fā)布,應用子系統(tǒng)等眾多內容。數字蘇州公共服務平臺的系統(tǒng)框架如圖1所示。為了提高地圖渲染速度,系統(tǒng)采用了金字塔分割技術對地圖進行分割渲染和調用。編制好的電子地圖,通過分割可以分成多張圖片(瓦片),系統(tǒng)再在客戶端把這些圖片拼接起來復原成原來的電子地圖。這一實現技術是系統(tǒng)最關鍵的技術,也是系統(tǒng)的技術亮點和創(chuàng)新,同時也影響著系統(tǒng)的其他部分的實現方案。下面將分別闡述數字蘇州公共服務平臺如何基于這一核心技術來設計系統(tǒng)的三個主要部分。
1.1空間數據采集處理模塊設計
在數字蘇州公共服務平臺中,系統(tǒng)對空間數據的格式并沒有做嚴格的要求,這樣可以盡可能大地放寬對數據采集方式的限制,如用戶可以用ArcGIS,MapInfo,Supermap,Autocad等軟件來采集數據,只要最終把數據轉換成ArcInfo的shp格式,并在Arcmap中配圖就可以了。而且用戶可以通過手機來采集數據。
為實現金字塔技術分割地圖,數字蘇州公共服務平臺專門開發(fā)出了一個地圖出圖軟件MapExportor,該軟件基于ArcInfo的ArcEngine,并用c#進行開發(fā)。能快速地進行地圖出圖。該軟件的主要功能包括:可以直接打開ArcMap的地圖配置文件mxd文件,因而可以很方便地進行配圖和輸出,這一特點也使得輸出影像圖成為可能;可以任意指定輸出級別;可以任意指定輸出圖片的大小(像素);支持所有的常用圖片格式,如jpg,png,gif,bmp等,這一功能為地圖能在手持設備中正常顯示提供了有力保證;可以啟用追加模式出圖。所謂追加模式就是如果地圖輸出目錄中已經有對應的圖片(瓦片),系統(tǒng)將直接跳過該圖片的輸出而直接輸出下一個圖片。這種模式大大提高了地圖出圖的效率;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指定出圖范圍,包括全圖范圍,當前視圖范圍,拉框選擇出圖范圍等,該功能在地圖的局部更新時非常有用。
通過以上功能介紹可以看出,數字蘇州公共服務平臺的地圖數據采集和轉換非常的方便快捷,從而保證了當地圖數據需要更新時,系統(tǒng)能及時地出圖,從而保證地圖的實時更新。另外,采用這種設計方案,可以把地圖數據更新完全獨立出來,從而保證當地圖數據更新時,不會對各個應用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帶來任何影響。所以,相比其他的等大型地圖服務網站,數字蘇州公共服務平臺要求提供的地圖數據將更準確、完備和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