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已進入網絡時代,如何用網絡進行社會管理,為群眾服務,成為黨委政府的重大課題。

  河池市進一步解放思想,推出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新舉措——走群眾路線,開展網絡問政。通過網絡察民情、集民智、解民憂,讓網民的意見和建議,更快更有效地傳達到各部門,得到及時的反饋和解決。

  河池網絡上這段時間的一大熱點,是金城江城西客運站的亂象。乘客不進站,客車亂停攬客,安全隱患極大。網民“金城江”在河池網網絡問政專區(qū)發(fā)帖問:問題久矣,交警、運管等部門為何避而不見?

  這一問,很快就“問”出河池市委書記的批示。相關部門迅速部署整頓,一日之內,客運站內外秩序井然。網民發(fā)帖力挺:“網絡問政問出了執(zhí)行力?!?/p>

  好敞亮的網絡問政!河池2007年探索網絡問政,2011年4月全面推行。該市在河池網開設網絡問政專區(qū),對網民反映的各種問題進行核實、回復、辦理,開辟全新的察民情、集民智、解民憂渠道。

  市委書記黃世勇說:“網絡問政成為灑滿陽光的民心通道,讓黨和群眾心更近,讓黨委政府執(zhí)行力更強?!?/p>

  有事直接問

  “問”出便民服務快捷通道

  “鼠標輕點,了卻多年煩心事!”都安瑤族自治縣下坳鄉(xiāng)農民工韋俊軍就感受到了網絡問政的溫暖。1998年韋俊軍等3人到隆福鄉(xiāng)打工,有1.5萬元工錢不到手。2011年8月,3人商議找縣政府,朋友卻建議他們上網“問”??h政府當天回應:責成隆福鄉(xiāng)調查處理。9天后,問題妥善解決。

  上網,比上訪管用!登陸河池網點擊網絡問政專區(qū),熱點話題、部門問計、網友留言、回復排行榜等欄目一一出現。

  快捷通道,便網民。不清楚辦事程序,來回多次才能辦妥,不少群眾吃了苦頭。而網絡問政讓群眾少跑一趟路,少踏一個門檻,少走一個程序。2月10日,網民“l(fā)xyu321”咨詢:“單位改制,職工和單位解除了勞動合同,個人檔案應存放在人才市場,該如何辦理退休手續(xù)?”人社局隨即答復,辦事程序、需要證件一一指明。網民“尋求答案”說:“這里就像‘政策咨詢庫’,自己能解決問題,也能為遇到類似問題的網友提供答案。”

  主動設置議題,集民智。近年來,該市在網上開展“繼續(xù)解放思想大討論建言”、“市委市政府問計網民”等活動。市長何辛幸說:“這樣匯集民智,推進了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弊罱?,該市聽取群眾特別是網友的意見,提出努力實施產業(yè)增量提質工程、城鄉(xiāng)新貌新風工程、民生保障提升工程、新十年開發(fā)扶貧攻堅工程、執(zhí)行力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

  因為能“有事直接問”,網絡問政專區(qū)自2011年4月2日開通以來,平均日點擊量1.3萬人次,網友評論1萬多條。

  想問就能問

  構筑網絡問政長效平臺

  網絡問政,到底能“扛”多久?河池網絡問政一問世,質疑就伴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黎麗說:“我們致力于建設網絡問政長效平臺,讓網民能‘想問就能問’!”

  行動作答。該市從成立領導小組、組建隊伍、建立機制入手,實現網絡問政制度化、常態(tài)化。

  手能牽手,心能貼心,方能長效。創(chuàng)辦伊始,一些部門在網上和網民發(fā)生爭吵。某部門回答網民時,用了“一小撮”的字眼,旋即遭網民“圍攻”。為此,河池從建設服務隊伍入手,要求各單位實名上網,安排素質高、業(yè)務強、懂網絡的精干人員負責受理網民提問,用網絡語言答疑解惑,辦理訴求,提升了網民的情感認同。

  “春耕到來,水渠壞了,200畝良田成了望天田,急盼解決。”2月8日,巴馬瑤族自治縣介莫村弄懷屯村民在專區(qū)發(fā)帖。當天下午,巴馬縣政府回應:交與縣水利電業(yè)局調查。18日,該局專家到場實地調查解決。

  有規(guī)矩,成方圓。河池對網絡問政工作的功能、內容、回復辦理流程、辦理回復責任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對辦理時限提出了明確要求:對涉及本級本部門的留言,在3個工作日內予以回應;屬于本地、本單位職能的問題,在10個工作日內答復網民;對涉及多部門職能,需協調解決的,在20個工作日內回復;對涉及本地、本部門,但需要提交政府決策的問題,報告本級政府后,在兩個月內作出回復。同時,河池逐步建立起網絡問政日常管理、內部管理、輿情分析研判和獎勵機制。

  網絡問政,“想問就能問”。河池已有459個單位在專區(qū)實名注冊。其中市直職能部門實名上網率100%?!瓣柟狻钡卿浘W絡問政專區(qū),回復網民留言,解決網民訴求,已成為各部門一項日常工作。

  問了就有用

  “解決問題”提升執(zhí)行力贏民心

  履新伊始,黃世勇就在河池網上公開了電子郵箱。1月18日,網民“大化700弄奇石”給黃世勇發(fā)郵件稱,大化瑤族自治縣六也鄉(xiāng)華善村兩位老人申請農村低保未得。

  1月20日,民政部門即前去調查。該網民發(fā)帖稱贊:書記信箱不是“聾子的耳朵”,而是真管用。

  注重回復疏導,更注重承諾辦結,河池把網絡問政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放在取得實效、解決問題上。對于能夠及時解決的,對癥下藥專項解決;一時難以解決的,做好解釋工作。網民關注到:七旬老人去市醫(yī)保所報賬,要爬上五樓,排隊一小時。2011年8月3日網民“白開”發(fā)帖:希望河池人社局把醫(yī)保審核科搬到一樓,并增加報賬人員。人社局很快行動:一個月后把審核科搬到一樓,增加4個辦理窗口。

  問了有沒有用?河池市嚴格實施執(zhí)行力提升工程,設置了三雙“眼睛”給自己“找茬”——

  網民盯著:每個帖文都設置“滿意度”投票,解決得好不好,網民說了算。

  督查部門盯著:未按程序辦理的,下發(fā)督辦通知書,限時辦理;無故不辦理的,全市通報批評。

  媒體盯著:在當地媒體開設網絡問政“熱帖追蹤”和“回音壁”欄目,對部門回應和行動報道。

  河池市“盯”出了實效,實現合力監(jiān)督,讓受理部門“網上有聲音,網下有行動”。從“聽”到“答”再到“辦”,提升了不僅僅是網絡問政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更是政府的公共形象。網民“天蒼蒼”說,河池網絡問政,顯示出政府開放、親民、自信的形象和勇于承擔責任的態(tài)度。

  網民意見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回音,全部置身于陽光之下。截至2月20日,問政專區(qū)共有網友留言2449條,部門總回復2391條,回復率97.6%。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