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門公布2012年財政預算的基本情況是:截至4月29日,公開預算的中央部門數量為91個。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每年都有一些進步,但還有很大改進空間。雖然今年各部門公開的預算內容更細了,但這些整體性數據羅列在一起,還是顯得粗略,所能說明的內容偏籠統(tǒng),大家還是看不太懂。每一筆錢都花到哪里去,效益怎么樣?
“看不懂”比起“看不到”是一種進步
錢報網網友我的右手:中央部門公開預算工作推行了3年,今年是公布部門最多、時間最早、內容最詳細的一年,雖然備受矚目的“三公”經費沒有單列,而只是將整體性數據羅列在一起而讓公眾“看不懂”,但至少是“每年都有一些進步”。有進步是好現(xiàn)象,總比越公開越“濃縮”要好。中央部門預算公開是一項內容龐雜,涉及到多種利益關系與敏感問題的復雜工程,不可能指望中央部門能像四川白廟鄉(xiāng)政府將經費公開到一包煙、一瓶酒那樣的“全裸”程度。改革需要時間,不可能一口吃成個胖子,改革更需要行政的推動和民意的監(jiān)督。每年中央部門的預算一公開,總會引起公眾的強烈關注與眾多質疑,這是公民主人翁意識不斷覺醒的昭示,也是推動預算公開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推進的力量。
錢報網網友程紹德:單列“三公“經費,重點要做到細化,量化,起碼要包括部門機構數、總人數,公費吃喝標準,公車數量、費用、新購置公車數量、以及公費出國人次、出國頻率、費用標準等。這些看起來挺復雜,實際上不過在預算編制上多了一道程序而已,關鍵是有關部門愿不愿意去做。在財政預算中單列“三公”經費,這不僅便于群眾監(jiān)督,也是對政府消費行為的一種約束。其實,作為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最忌諱的事情莫過于被公眾懷疑為政不夠清廉,而在財政預算中單列“三公”經費,恰恰是證明自己為政清廉的好機會。除非自己在“三公”經費開支中確實有見不得陽光的東西,否則不應該浪費掉這個好機會。
看不懂是缺少為民公開的意識
錢報網網友孫維國:說到預算公開,不由想到香港。據報道,香港特區(qū)政府財政預算中,82個政府開支項目逐一羅列,最近5年收支統(tǒng)計一目了然,納稅人繳納的每一分錢怎么花,花在哪里,市民都能在特區(qū)政府網站上找到詳細數據,稍微有點文化的人都能看懂。以此觀照,公開預算民眾之所以看不懂,并不是民眾文化水平低,而是政府壓根就不想讓民眾看懂,不愿意接受民眾監(jiān)督。其中原因不言自明。對此,民眾除了無奈地圍觀當看客,別無他法。這樣做表面看,民眾利益受損,實際上,受損最大的是政府,因為,久而久之,政府的公信力就會不斷下滑。
錢報網網友殷光: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看不懂”的現(xiàn)象呢?我認為,除掉技術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的公開工作還停留在高高的衙門口,沒有走下臺階,進入到平民中。首先,在意識上要下臺階,要樹立為平民公開的意識,我們的財務公開不是給領導看的,也不是給輿論看的,而是給普通百姓看的,一切以普通百姓能看懂為標準,把百姓懂不懂作為衡量自己公開質量的唯一標準,百姓看懂了,你的公開成功了,百姓看不懂,你的公開就不成功。
監(jiān)督三公經費的手要硬
錢報網網友朱虹瑛:“三公經費”不是公開就萬事大吉,更重要的在公開后加強審核和監(jiān)督。特別對公布的格式、細化的程度、說明的內容等都應詳細規(guī)定,回應公眾期待,確保大家的知情權和監(jiān)督權。
支出的公開數字內容籠統(tǒng),預算里看不到“人”,公眾有質疑貓膩的權利。而要讓納稅人的錢被充分節(jié)儉,把龐大的三公支出降下來,讓節(jié)儉成為三公支出的理念,把腐敗的、浪費的、鋪張的支出堵住,仍然要靠同級人大的質詢。財政專家王占陽說過,社會主義就是“普遍幸福主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xiàn)和保障公民普遍幸福的主要制度就是公共財政制度。如果監(jiān)督三公經費手不硬,官員“三公消費”花錢如流水,導致老百姓個個節(jié)衣縮食不幸福,這怎么叫社會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