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哥”,這是陳建華主政河源期間網友們對他的稱呼,河源市民早已習慣從微博上了解這位時任河源市委書記的一舉一動。在網絡消失190天后,陳建華于前日再現奧一網絡問政平臺,直面當下廣州最熱話題——垃圾處理。

  網絡回復網友提問

  6月18日0時21分,網友李仲強在奧一網絡問政平臺發(fā)表了題為《廣州生活垃圾處理難道只有垃圾分類和垃圾焚燒的路可行嗎?》的帖子,并選擇了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廣州市市長陳建華作為問政對象。

  李仲強認為,“以垃圾分類和垃圾焚燒方式來處理廣州的生活垃圾的想法過于超前,這兩種處理方式超出社會承受環(huán)境和處理技術能夠達到要求”。

  他在帖子中進一步闡述道,所謂的垃圾可循環(huán)物處理過程實際是一個污染轉移的過程,再生物料無法與原材料相比,只能生產低檔的工業(yè)產品。此外,目前的垃圾焚燒技術還無法做到焚燒過程將有害氣體排放控制到人能接受的程度。李仲強在帖子最后向兩位問政對象提出了兩個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一周后,陳建華回復了這個帖子。相比起其他地市一把手領導更多選擇以新聞發(fā)言人回復,陳建華的回復獨具個人風格,以問候語“你好”開始,以“建華”署名為結束,詳細回答了網友的問題,并感謝了這位網友。

  他在回復中提到,垃圾處理首先要秉持先進環(huán)保理念,因為垃圾是可以循環(huán)利用的資源,從理論和實踐上來說,這是一個資源循環(huán)利用的過程。其次,基于這一理念,提出科學的處理路線,全市上下形成比較一致的從垃圾分類、回收減量,再到無害化焚燒、填埋和生化處理。針對網友的建議,陳建華表示,焚燒只是其中的一種選擇,而且焚燒、生化處理的技術已成熟,避免二次污染的關鍵是管理要到位。此外,大約有20%左右經處理過的垃圾要進行無害化的填埋。下一步還要成立公眾委員會廣泛聽取意見。

  相關工作人員介紹,25日,陳建華回復李仲強當天,行程滿檔,上午要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下午面對中外記者暢談廣州生態(tài)建設。陳建華是抽空答復了網友,而回復的內容恰好在在25日下午的記者會中再次出現。

  施政河源期經常發(fā)微博

  陳建華在網上與網友互動,這在河源已不是新聞。

  實際上,河源市民們早已習慣從微博上了解這位時任市委書記的一舉一動。在微博中,陳建華經常公開自己的行程,比如去什么地方開會、去哪里考察、到哪里學習、有什么心得、得知好消息等等,他都會通過微博直播。

  2010年4月3日,陳建華發(fā)了第一條微博:“我是陳建華,歡迎大家來Follow!請網友們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教我如何圍脖”。馬上就有網友跟帖,詢問是不是真的是“書記”。陳建華詼諧回答:“這應該不是假的,是我本人。”

  有網友說“發(fā)現最近會議特別多,是不是在‘頂風作案’?有同感的頂頂”,他就回“年初是開會的季節(jié),我也沒辦法,只好‘頂風作案’”。

  還有網友說:別人都叫自己華哥,所以網名取為“散裝華哥”,這樣應該會不會對陳書記不敬?陳建華即時跟帖,“散裝無假貨。老漢五十四,請問貴庚?是哥還是弟?謝謝!建華?!?/p>

  據了解,此次陳建華現身奧一網絡問政平臺,是其擔任廣州市長以來第一次在網絡現身,回復的話題正是當下廣州最為熱門且敏感的垃圾處理問題。有政府工作人員分析,陳建華上任后,一直都展現出開明的工作作風,像市政府常務會議即時新聞發(fā)布會以及市政府領導發(fā)布會,而該次首秀于網絡也是很好的例子。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