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網訊 前不久,一名網名“過路人”的網友在株洲網發(fā)帖,標題叫《建議T3路37405號公交車改名田心“慢慢游”》。帖子發(fā)出后,相關部門立即回復,不僅提供了當日詳細線路時間,還對車速過慢原因做了詳細解釋。消息傳出后,網友紛紛跟帖稱贊。

  互聯(lián)網是傾聽民聲、體貼民生的重要渠道。市委書記陳君文表示,“讓網民說話,不僅不可怕,相反還有助于我們了解社情民意,有助于部門改進工作和解決基層及群眾的實際問題。廣大黨員干部要提高網絡問政能力。”

  網上問題,網下解決

  近年來,我市各主要網站均開通了關注民生、反映民情、體現(xiàn)民意的欄目和版塊。如“城事民聲”、“關注株洲”、“城市廣場”等論壇版塊。此外,我市還就重要問題,定期舉辦網友見面會,咨詢民意,為網民與政府之間搭建了良好平臺。

  網上納諫,事無巨細。有網友提出紅旗路交通安全存在隱患,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志剛立即召集交警、城管、規(guī)劃、建設等部門商討解決方案。7月2日,駕駛員科目三路考考場不再設置在紅旗路。

  網友“0505”反映株洲火車站周邊交通秩序差。6月13日,副市長李異建率城管、交通、公安等部門人員現(xiàn)場辦公,就整治火車站廣場臟亂差痼疾,提出了火車站綜合整治的方案。

  4月20日,就河東湘江風光帶建設,舉辦了網友見面會,收到網友建議2000余條。在本埠幾家網站,更有高達5000多條帖子討論東岸規(guī)劃。

  解決群眾問題的渠道并不局限于此。緊扣網絡時代的脈搏,越來越多的株洲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和機關企業(yè)開始“織圍脖”,爭取為更多的網民解決實際問題。

  市城市管理與執(zhí)法局副局長劉堅的新浪微博在網上小有名氣。熱心網友在遇到城市管理的相關問題時,都會在微博上“@”一下他。而他總是根據(jù)問題的輕重緩急,給出解決方案。一次,有網友@他,反映某些路段存在安全隱患。劉堅看到后,隨即安排相關部門,兩小時內將網民反映的有安全隱患的道路進行修復,并及時在網上回復。

  政務步入“e”時代

  如何及時、認真、妥善處理網民的意見與建議,實現(xiàn)網絡問政的常態(tài)化,成為我市各級黨政組織、各部門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今年,我市出臺了《關于認真做好網絡輿情搜看、處置、辦理工作的意見》,對網絡輿情的回復規(guī)定了具體時限,要求相關單位3日內采取新聞發(fā)布、論壇發(fā)帖、跟貼等形式向網民公布辦理情況,5日內向主管領導書面報告辦理結果,特殊情況不能在網上回應的,向網宣部門書面說明,網宣部門將對處理情況進行督辦。

  “上網交心下網服務”、“網上問題網下解決”。株洲市各縣市區(qū)以及市城管局、教育局、規(guī)劃局等40多個與民生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部門都設立了網絡新聞宣傳聯(lián)系人。這標志著,一個網宣部門與涉事單位共同處置網絡輿情的聯(lián)動機制已經形成。

  市網宣辦副主任陽曼生告訴記者,該辦主編的《涉株輿情》和《輿情快報》,去年至今共報送輿情160期,其中近半數(shù)受到市委領導的批示,相關職能部門狠抓落實,為網民解決了一大批現(xiàn)實問題。

  如今,株洲市政務已步入“e”時代。各單位、各部門領導干部,親自領銜回復解決網民提出的意見與建議,逐漸成為一種潮流。小到公交車車速過慢,大到湘江風光帶項目建設,各相關職能部門都已習慣于“網上納諫”。據(jù)統(tǒng)計,今年以來,僅網友通過株洲網論壇和“株洲發(fā)布”微博,向相關職能部門反映各類意見和建議就多達137件,部門回復率90%以上。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