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大家好!”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面對網民發(fā)出的第一聲問候。以胡錦濤總書記2008年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為標志,輿論普遍認為這是網民地位及其話語權獲官方認可的開始。
對政府而言,網絡問政加快了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進程;對公眾來說,網絡問政提升了政治參與熱情與能力。公眾以最便捷的方式參政議政,政府得以反思政策得失,及時化解社會矛盾,并在與公眾的互動中逐步轉變職能,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
中央高層親密“觸網” 地方領導心牽“網事”
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報社創(chuàng)刊6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來到人民網強國論壇與網民在線交流。胡錦濤說,強調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因此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需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通過互聯(lián)網了解民情、匯聚民治,也是一個重要渠道。
“這不僅是對網絡民意的肯定,更體現以人為本執(zhí)政理念的自信與勇氣。”人民日報發(fā)表的題為《當總書記也成為網友》的評論指出,只有20年歷史的互聯(lián)網,給傳統(tǒng)中國人帶來的,除了生活方式的變革,更有執(zhí)政理念的更新。網絡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成了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民意聚集地。
胡總書記親自“觸網”,對于推進中國網絡問政的發(fā)展具有里程碑意義。重視網絡表達、傾聽網民心聲,正是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的進一步落實?;ヂ?lián)網以其開放、平等、迅捷的特性,日益成為公眾參政議政的新渠道。
從2009年至201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連續(xù)三年在全國兩會前夕與網友“勾指相約”,回應的話題幾乎涵蓋了經濟、社會生活的所有熱點。溫總理表示,一個為民的政府應該是聯(lián)系群眾的政府,與群眾聯(lián)系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是利用現代網絡與群眾進行交流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2010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在法制日報創(chuàng)刊30周年之際同樣選擇“上網聽民意”。周永康在交流中透露,從2010年3月開始,中央政法委機關每個月都會將網民意見和建議匯總,這些意見連同各地群眾來信的情況經其批轉至各有關部門,將予以解決或吸收采納。
而在中央高層以實際行動支持網絡問政發(fā)展的前后,一些地方的“一把手”也在以不同方式與網民交流互動,主動了解網民所感、所思和所需,并將聽取到的意見建議指導現實工作,取得良好的社會回響。
2006年,時任湖南省委書記的張春賢創(chuàng)全國之先,選擇通過互聯(lián)網向全省為湖南第九次黨代會征集建議,結果共收到5000份來自網民的熱忱建言。次年春節(jié),張春賢還在紅網論壇以本名注冊發(fā)帖向網友拜年,這一舉動又引發(fā)熱議。張春賢成為當時與網民走得最近的地方高官。
2008年5月,江西省委書記蘇榮就江西的發(fā)展建設公開在媒體上求計問策。6月2日,20多位為江西發(fā)展建言獻策的代表及廣大網民與蘇榮展開交流,對于網民提出的有關“環(huán)鄱陽湖生態(tài)經濟區(qū)”建設、江西對外開放戰(zhàn)略等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發(fā)展的一系列問題,蘇榮都一一認真作答。
2009年4月,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主動與12名民間人士對話,這些平日習慣上網發(fā)帖的“意見領袖”有了與省委書記直接對話的機會。之后,“南方民間智庫”應運而生,政府和網民間有了更有效的交流平臺,網絡問政提升到更深層次。
從2008年至今,汪洋已經五年五會網友。無論是鼓勵“放肆”發(fā)言,還是“允許群眾罵娘”,汪洋對待網絡意見的開放態(tài)度得到媒體廣泛認可。在今年8月發(fā)表在《求是》的文章中,汪洋指出,創(chuàng)設網絡視頻信訪平臺,積極拓展網絡問政,這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有效形式之一。
“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焙\濤總書記在2011年“七一講話”中提出的上述要求,將通過網絡問政的形式得到最廣范圍的實現,網絡問政已成為中國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新途徑。
地方創(chuàng)新探索不停步 微博涌現名人迭出
曾以電視直播的形式檢驗政府整改踐諾情況而引發(fā)強烈關注的武漢市,今年5月又舉行了國內首個網絡問政會,市城管局、市城建委、市房管局負責人齊聚現場接受眾網民質詢。僅第一場主題為“違章建設與保障房質量”的問政會,就吸引來20余萬網友點擊,留言也超過了8000條。
有勇氣直面網民疑問的并非只有武漢市的官員。2008年10月11日,中共睢寧縣委召開第十四次常委擴大會議,并首次由網絡直播會議全程??h委書記和縣長在攝像機面前,當場回答了網貼和電話提出的問題,這一切都被記錄在“今日睢寧”網的直播頁面上。
現在,“有問題上網”成為江蘇睢寧縣很多市民解決身邊困難的選擇。據統(tǒng)計,睢寧縣的網絡論壇僅在西祠胡同就有80多個。積極推進網絡問政發(fā)展的原睢寧縣委書記、現蘇州市紀委書記王天琦認為,網絡不是洪水猛獸,官員要學會從虛擬社會中尋求問題的現實解決。
廣東河源市在2009年、2010年分別憑借“公仆信箱”和“公仆微博”入選“廣東網絡問政十大經典案例”。近年來,河源市積極探索構建“三縱六連六統(tǒng)”網上信訪平臺,在網絡問政機制創(chuàng)新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
在原河源市委書記、現廣州市市長陳建華看來,網絡問政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相關制度建設。在打造網上信訪平臺、拓寬聯(lián)系群眾渠道的基礎上,河源市還將干部年度考核成績與網絡問政結果掛鉤,著力健全網絡問政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