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5月17日通過新浪微博認證,在全國四個直轄市中最早開設微博以來,重慶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博發(fā)布相關政務微博信息超過3500條。內容涵蓋關注民生、新聞發(fā)布會、溫馨提示、內容回復等多個板塊,與當?shù)孛癖姾途W(wǎng)民建立了順暢的溝通機制和渠道。(《工人日報》9月2日)
從2010年微博的出現(xiàn)到現(xiàn)在,也就短短兩年的時間,這一網(wǎng)絡新生事物就煥發(fā)其蓬勃的生機與力量。因為微博,我們喜笑怒罵暢所欲言;因為微博,我們針貶時弊抑濁揚清。當微博成為一種潮流一種習慣,微博“問政”也應運而生。筆者認為,作為官方微博,要在網(wǎng)絡上起到宣傳引導釋疑的作用,杜絕陷入形式主義誤區(qū)為首要。
何為形式主義?顧名思義,只是注重宣傳的形式,而忽略其應具備的功能。據(jù)微博的相關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目前,政務微博數(shù)量超過5萬,僅2012年,通過新浪微博認證的各領域政府機構及官員微博就高達45021家。如此之多的政務微博,但真正吸引公眾關注,得到好評的只占少數(shù),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其一、部分官方微博更新不及時,回復不及時。公眾關注官方微博的目的,就在于了解該部門當前正在開展的工作和即將開展的工作,或者就某些事件或困惑尋求解答。但諸多官方微博往往是初期正常維護或認真釋疑,能長久保持下去的僅占少數(shù)。而這也是公眾最為詬病的癥結所在。
其二、部分官方微博即使有釋疑有答復,但套話居多。諸如:“您說的情況已經知曉,我們將盡快進行處理”等話語在官員的微博中最為常見,當然其情可原其理可解,當事件未能正式公布前,確實存在變數(shù)。此外,部分征求問題或請求超出了官方微博管理員可處理的范圍,自然不可能有圓滿的答復。
其三、過于單調機械的官方微博無法吸引受眾眼球。且看當前得到公眾熱捧的官方微博,或語調輕快喜人,或貼近基層顧及民生,或釋疑解惑無微不至。與這些相比,更多的官方微博所起到的作用僅僅是傳播信息的作用,不能與公眾互動交流,一昧的官話套話,“假大空”的形而上學主義存在當不為公眾所喜。
所以,就筆者愚見,微博“問政”要落到實處,當對上述三種情況加以審視和解決。對已經開通官方微博的部門或官員,不妨查查是否對號入座,倘若“生病”那就得“對癥下藥”。對準備開通官方微博的部門或官員,不妨借鑒相對成功的范例,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顯而易見的是,如重慶的政務微博一樣,當微博“問政”逐漸成為政府部門在網(wǎng)上與網(wǎng)民群眾溝通交流的重要手段,有針對性的一系列的制度必將一一出臺,在制度的約束下,更多的官方微博當能揚長避短,發(fā)出權威的聲音,得到群眾的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