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寧波市海曙區(qū)在浙江省首推集體政務微博平臺,城管、公安、工商等50余個職能部門、街道及部分個人微博集體進駐,開啟了網絡“聯(lián)合辦公”時代。
試水一年,這個被稱為“沒有圍墻的政府”,吸引了34萬粉絲,發(fā)布2.5萬余條微博,受理處置近4000個民生問題,在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中凸顯出獨特的“微力量”。
拋開最初的“新鮮感”,不少人對政務微博仍存疑問,推進中是否存在困難?如何保持生命力?帶著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走訪。
與網民“親密接觸”
今年8月,網友“正義de佐羅”爆料,“寧波望春興發(fā)小區(qū)一輛車違規(guī)停放,一居民對車內司機勸阻后,竟然被司機毆打,而隨后趕來的警察也不予理睬。”一時間,網上民憤四起,警方形象亦受損。
?。?ldquo;海曙警方在線”在第一時間對案情處置的詳細始末進行“全程直播”,還原事實真相。不少網友對警方的快速反應和坦誠態(tài)度表示贊賞。
“微博運營一年,我們的工作都在網友的圍觀下進行,有叫好聲,也有罵聲。”作為熱門微博的“掌門人”,海曙公安分局辦公室教導員王肖剛說,微博要有影響力,前提是要認真對待每一次網友的咨詢、求助和質疑,更要有勇氣接受網友的“微不滿”。
的確,透過小小微博,小到生活咨詢、路況直播,大到城市規(guī)劃、施政理念,普通群眾可隨時與政府進行“親密接觸”。
“政務微博在征求民意、回應民情、信息公開等方面有效延伸了政府職能。”海曙區(qū)主要領導表示,海曙推廣集體政務微博平臺,好比花心思開了一個“微超市”。這個“微超市”營業(yè)一年以來,不僅讓海曙居民享受了服務,體驗了便捷,得到了實惠,政府的透明辦公也有了新進步,執(zhí)政效能有了新提高,干部隊伍也經受了新考驗。
數(shù)據顯示,試水一年,政務微博平臺受理網民反映的各類問題、建議和咨詢3769條,處置率高達99%。
?。玻葱r發(fā)現(xiàn),5分鐘響應。今年5月,海曙自我加壓,進一步整合資源,由81890服務中心負責處理海曙區(qū)區(qū)長熱線微博,在規(guī)定時限內受理網民反映事項,督促責任單位及時處置并回復網民。剛剛過去的黃金周里,“一邊忙著直播路況,一邊處理突發(fā)事件”的海曙政務微博得到了網友的熱情褒獎。
從“恐微博”到“微博控”
從“恐微博”、“控微博”,再到“微博控”,海曙大部分微博發(fā)言人曾經歷過“陣痛”。
今年3月,網友“寧波Ryan”多次@“海曙教育”咨詢“海曙區(qū)蓮橋街小學能否如期竣工,什么時候能正式投入使用”?而@“海曙教育”卻“一問三不知”,其“打太極”式的回復招致網友一片罵聲。海曙區(qū)區(qū)長吳勝武在微博上進行公開批評“這種作風不可長!”而網民對區(qū)長不護短,敢于在微博上直言批評的做法叫好。
“無心之失讓我如履薄冰。”海曙教育局微博發(fā)言人王俊娜是位典型的“70后”。她坦言,成為發(fā)言人之前,自己使用的僅是一部老款諾基亞,根本不懂如何“織圍脖”。“微博上的一言一行都代表政府形象,雖然當即發(fā)表微博致歉,但這件事帶給我許多反思。”
微博是個新鮮事物,無論對普通群眾還是政府官員來說都需要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采訪中,一些微博發(fā)言人表示,回復太官方、回答不及時、態(tài)度不誠懇等都容易引來網友“拍磚”。
“記得第一次開政務微博推廣座談會時,有一部分領導質疑,要求暫緩或試點執(zhí)行,反對集體開通政務微博群。”海曙區(qū)委常委、副區(qū)長胡余波說,從排斥、觀望到逐漸接受,再到靈活應用微博,許多干部也經歷了幾個階段的心態(tài)變化,“現(xiàn)在更多的干部和微博管理員在想著如何經營好官方微博”。
不可否認,暴露在公眾視野下的微博問政,給政府官員帶來壓力,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不良作風。在不斷吸取經驗教訓后,海曙區(qū)教育局建立起一套更加嚴謹科學的回復流程,原本略顯僵硬的博文也開始變得有親和力。最近,@“海曙教育”對校舍工程安全、校服質檢等問題的妥善處理,得到了不少網友的認可。
胡余波說:“公務人員開不開個人微博,都要有‘開門納諫’的胸懷,在‘人人都是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更需突破‘官本位’,在日常的工作中端正理念、放下身段、擺好位置,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民服務。”
沒有圍墻的政府
“當你早上覺得出行困難時,請一定不要出門。什么考勤打卡,什么扣獎金,讓它一邊去吧。生命才是最可貴的,和家人一起呆在家里,不用讓別人來救援你,就是你這兩天對寧波最大的貢獻。”
?。冈拢溉?,強臺風“???rdquo;侵襲甬城,吳勝武一條言辭懇切的微博,引來萬余次轉發(fā)和數(shù)千條評論,網友紛紛稱贊“讓人感到溫暖”。
臺風天里,海曙政務微博平臺堅持24小時值班,凸顯出強大力量,不少群眾通過微博獲得救援。微博上不斷傳遞的“正能量”,展現(xiàn)出政府人性化的執(zhí)政理念。而不斷發(fā)起的“微博尋人”、“節(jié)能低碳微互動”、微倡議“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午休時光”等微公益活動,不僅拉近了政府與網友的距離,也在品牌塑造、形象提升等方面豐富了政務微博的精神內涵。
網友“TUTU”感慨,“原以為政府的圍墻堅不可摧,而微博的時興,卻打破了這一尷尬。”資深微博發(fā)言人王肖峰認為:“政務微博將成為一筆無形的精神財富,通過網絡不斷延續(xù)下去。”
“微博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政府和網友的溝通可直來直往。”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傳媒與設計學院教授何鎮(zhèn)飚博士說,海曙區(qū)政務微博平臺已初見成效,但仍存在專業(yè)人才匱乏、制度不完善等瓶頸,若想增強生命力,政府需爭取更廣泛的群眾基礎,不斷提升反饋效率,規(guī)范制度建設。
“在‘玻璃房’里辦公既有壓力也有動力,我們的工作正在不斷接受歷史和群眾的檢驗。”胡余波表示,未來海曙將繼續(xù)加大對政務微博的人力物力智力投入。“我們的目標是努力做到只讓網民@一次,便可得到滿意的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