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深化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研究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問題,作出如下決定。
一、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
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保障。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廣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有效治理國家和社會,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必須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黨和國家機構建設和改革。新中國成立后,在我們黨領導下,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國特點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為我們黨治國理政、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適應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和各方面工作不斷深入的需要,我們黨積極推進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各方面機構職能不斷優(yōu)化、逐步規(guī)范,實現了從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機構職能體系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機構職能體系的重大轉變,推動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適應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要求,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領域,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取得重大進展,為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當前,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主要是:一些領域黨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還不夠健全有力,保障黨的全面領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體制機制有待完善;一些領域黨政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jié)問題比較突出;一些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凸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領域中央和地方機構職能上下一般粗,權責劃分不盡合理;基層機構設置和權力配置有待完善,組織群眾、服務群眾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軍民融合發(fā)展水平有待提高;群團組織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需要增強;事業(yè)單位定位不準、職能不清、效率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一些領域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不夠完善,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等問題仍然存在;機構編制科學化、規(guī)范化、法定化相對滯后,機構編制管理方式有待改進。這些問題,必須抓緊解決。
我們黨要更好領導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擺在我們黨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二○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迫切要求通過科學設置機構、合理配置職能、統籌使用編制、完善體制機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更好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發(fā)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人民共同富裕。
總之,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加強黨的長期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全黨必須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抓住機遇,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下決心解決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中存在的障礙和弊端,更好發(fā)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
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原則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要求,堅持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統領,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以推進黨和國家機構職能優(yōu)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改革機構設置,優(yōu)化職能配置,深化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提高效率效能,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目標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形成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體系,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武裝力量體系,聯系廣泛、服務群眾的群團工作體系,推動人大、政府、政協、監(jiān)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yè)單位、社會組織等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協調行動、增強合力,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既要立足于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針對突出矛盾,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防風險,從黨和國家機構職能上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保障;又要著眼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注重解決事關長遠的體制機制問題,打基礎、立支柱、定架構,為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要遵循以下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面領導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根本保證。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和全過程,完善保證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安排,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完善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保障人民權益、傾聽人民心聲、接受人民監(jiān)督的體制機制,為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yè)、管理社會事務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堅持優(yōu)化協同高效。優(yōu)化就是要科學合理、權責一致,協同就是要有統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要履職到位、流程通暢。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發(fā)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優(yōu)化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堅持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加強相關機構配合聯動,避免政出多門、責任不明、推諉扯皮,下決心破除制約改革發(fā)展的體制機制弊端,使黨和國家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yōu)化、權責更加協同、監(jiān)督監(jiān)管更加有力、運行更加高效。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必須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促進,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依法依規(guī)完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依法履行職責,依法管理機構和編制,既發(fā)揮法治規(guī)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又通過改革加強法治工作,做到在改革中完善和強化法治。
三、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加強黨對各領域各方面工作領導,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要優(yōu)化黨的組織機構,確保黨的領導全覆蓋,確保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
?。ㄒ唬┙⒔∪h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首先要加強黨對涉及黨和國家事業(yè)全局的重大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在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領導下開展工作。優(yōu)化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負責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加強和優(yōu)化黨對深化改革、依法治國、經濟、農業(yè)農村、紀檢監(jiān)察、組織、宣傳思想文化、國家安全、政法、統戰(zhàn)、民族宗教、教育、科技、網信、外交、審計等工作的領導。其他方面的議事協調機構,要同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的設立調整相銜接,保證黨中央令行禁止和工作高效。各地區(qū)各部門黨委(黨組)要堅持依規(guī)治黨,完善相應體制機制,提升協調能力,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ǘ娀h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理順黨的組織同其他組織的關系,更好發(fā)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在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群團組織、社會組織、企業(yè)和其他組織中設立的黨委(黨組),接受批準其成立的黨委統一領導,定期匯報工作,確保黨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在同級組織中得到貫徹落實。加快在新型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建立健全黨的組織機構,做到黨的工作進展到哪里,黨的組織就覆蓋到哪里。
(三)更好發(fā)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優(yōu)化黨的組織、宣傳、統戰(zhàn)、政法、機關黨建、教育培訓等部門職責配置,加強歸口協調職能,統籌本系統本領域工作。優(yōu)化設置各類黨委辦事機構,可以由職能部門承擔的事項歸由職能部門承擔。優(yōu)化規(guī)范設置黨的派出機關,加強對相關領域、行業(yè)、系統工作的領導。按照精干高效原則設置各級黨委直屬事業(yè)單位。各級黨委(黨組)要增強抓落實能力,強化協調、督辦職能。
?。ㄋ模┙y籌設置黨政機構。根據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要求,科學設定黨和國家機構,準確定位、合理分工、增強合力,防止機構重疊、職能重復、工作重合。黨的有關機構可以同職能相近、聯系緊密的其他部門統籌設置,實行合并設立或合署辦公,整合優(yōu)化力量和資源,發(fā)揮綜合效益。
?。ㄎ澹┩七M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jiān)察體制改革。深化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推進紀檢工作雙重領導體制具體化、程序化、制度化,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健全黨和國家監(jiān)督體系,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組建國家、省、市、縣監(jiān)察委員會,同黨的紀律檢查機關合署辦公,實現黨內監(jiān)督和國家機關監(jiān)督、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jiān)察有機統一,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jiān)察全覆蓋。完善巡視巡察工作,增強以黨內監(jiān)督為主、其他監(jiān)督相貫通的監(jiān)察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