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揚州網(wǎng)消息:“現(xiàn)在是6月12日上午9時,邵伯湖六閘水位為4.63米,比5分鐘前下降0.01米,淮河入江水道水情正常。”昨天上午,市長王燕文一行在市防汛防旱指揮部察看汛前安全保障情況,市防指副指揮、水利局局長李春國邊在多媒體上演示“實時水情信息系統(tǒng)”邊報告說,根據(jù)遙感測定的水情數(shù)據(jù)分析,當前的淮河入江水道水位低于7.75米的警戒線3.12米,處在里下河地區(qū)農(nóng)業(yè)灌溉最優(yōu)水位狀態(tài)。 

  “5分鐘 一報”,比國家防總規(guī)定縮短25分鐘 

  防汛安全重在“防”,及時準確的水情信息對防汛工作的科學調度、指揮非常關鍵。我市投入巨資建成了應用遙感、通信、計算機技術的水情自動測報信息系統(tǒng),能夠完成江河流域降雨量、水位、流量、閘門等數(shù)據(jù)的實時采集、報送和處理。 

  “國家防汛總指揮部要求‘從測站到各防汛單位的信息傳輸時間要縮短到半小時以內(nèi)’,而我們可以做到實時水情信息5分鐘一報。”李春國介紹說,“在接收防汛信息方面,我們有‘天網(wǎng)’和‘地網(wǎng)’兩套信息來源系統(tǒng)。所謂‘天網(wǎng)’,就是氣象云圖、測雨雷達、天氣預報等來自天上的信息接收設施;所謂‘地網(wǎng)’,就是流域各地的水文自動測報系統(tǒng)。 

  計算機迅速把實時水情報出來 

  據(jù)悉,過去沒有數(shù)字化信息系統(tǒng),水情雨情預報所需要的信息靠郵政電報傳輸,后來是傳真,再到電話,全市各流域水情收集齊全、作出分析預報需要幾個小時。而現(xiàn)在,測雨雷達、天氣預報、流域各地的水情等海量信息的接收全是自動化,作出一個站的預報就是敲兩下回車鍵的時間,一個人在幾分鐘內(nèi)就能作出若干個站點的水情預報。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