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和省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企業(yè)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有效激發(fā)了企業(yè)活力,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常州市認真貫徹國家、省的有關要求,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通過信息資源共享共用,優(yōu)化再造政務服務,便民利企取得了一定成效。為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工作,進一步提升群眾和企業(yè)獲得感、滿意度,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常州市《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建設智慧政府實施方案》?!秾嵤┓桨浮飞现芩模?月31日)經過了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
“一網通辦”是依托政務服務網“一張網”構建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新模式,實現一網受理、一次辦成?!熬W”是指利用網上辦理、網上預約等方式,同時用好新技術,提高數據的采集、整合、共享、應用效率,提供線上線下的政務服務。“通”是指多部門共同參與,協(xié)同服務。最終落在“辦”上,營造更好的辦事體驗,給群眾更加真切的獲得感。這樣倒逼各轄市(區(qū))、各級部門按照這樣的服務要求,實現目標流程再造、信息共享、協(xié)同辦理。
《實施方案》緊緊圍繞實現“一網通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智慧政府建設的重點領域,堅持問題導向,著眼群眾需求,聚焦五個方面提出了18項重點工作任務。
一是建成常州政務“一網通辦”總門戶。重點是暢通政務服務渠道,依托政務服務“一張網”整合目前分散在各部門的政務服務事項前端受理功能,建設事項全口徑、內容全方位、服務全渠道的常州政務“一網通辦”總門戶,打造網上政務服務統(tǒng)一入口和出口,并提供實體大廳、互聯網網站和移動端APP辦事大廳等多渠道服務。推動全科政務服務機制,由“單一窗口”向“全科窗口”轉變,由“一專多能”向“全科全能”轉變,完善“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工作模式。簡化優(yōu)化群眾辦事流程,將公民身份證號碼作為唯一的身份代碼,實現群眾辦事一號申請,避免重復提交辦事材料、證明和證件。
二是實現“只跑一次、一次辦成”。重點是編制審批服務事項標準化工作規(guī)程和辦事指南,整合多環(huán)節(jié)事項的申請材料和表單,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請,壓縮辦理時限,合法合規(guī)的事項實行“馬上辦”。以服務事項標準化、數據信息共享化、快遞寄送便捷化為基礎,完善網上審批系統(tǒng)和線上服務平臺,加快推行“網上辦”。強化部門協(xié)作,推進集成服務,逐步將強制性評估、中介服務、市政公用服務等事項納入相關審批階段辦理或與相關審批階段并行推進,拓展“一次辦”服務范圍。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強對審批權力的約束,讓審批服務在陽光下運行,實現全程跟蹤、全程監(jiān)督。
三是完善“一網通辦”工作平臺。重點是分批公布下放基層的服務事項清單、辦事指南,逐步明確適宜上網運行的事項清單。完善基層綜合便民服務平臺功能,將鎮(zhèn)(街道)現有服務平臺集中整合,推進完善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虛擬服務大廳標準化建設,推動政務服務“一張網”向基層延伸,形成市、轄市(區(qū))、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四級“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
四是提升管理智慧化水平。重點是持續(xù)推進“一網通辦”應用建設,著重推進經濟發(fā)展、城市管理、社會治理等與政務服務平臺融合發(fā)展,統(tǒng)籌服務資源,統(tǒng)一服務標準,做到無縫銜接,提升政務管理智慧化水平。特別是在政務服務領域信用應用、城市安全運行保障、城市精細化管理能力、事中事后綜合監(jiān)管等方面不斷提升應用實效。
五是夯實“一網通辦”支撐基礎。重點是依托常州市現有電子政務外網網絡基礎,建設集中統(tǒng)一的區(qū)域性政務云平臺,實現政務信息系統(tǒng)硬件設施設備由部門分散建設管理向全市統(tǒng)建統(tǒng)管共用轉變。加快推動各部門分散獨立的政務信息系統(tǒng)整合,為各類政務信息實現匯聚交換和互認共享提供支撐。以數據共享應用為抓手,建設統(tǒng)一數據交換平臺,破除“數據孤島”和“信息煙囪”,實現重要信息系統(tǒng)通過統(tǒng)一平臺進行數據共享交換,為“一網通辦”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建成全市統(tǒng)一的人口、法人、空間三大基礎數據庫,實現“一次采集、一庫管理、多方使用、即調即用”。
對于以上五個方面18項重點工作都進行了任務分解,明確了牽頭部門。下一步,市政府將重點督查工作任務的推進,督促各部門按照目標任務要求,集中力量解決好人民群眾辦事的“痛點”和“堵點”,為加快提升本市政府管理和服務智慧化水平,著力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實現便企利民作出更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