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記者在中國科學院發(fā)布會上獲悉,近年來,中科院高度重視落實“放管服”改革、擴大科研院所自主權工作。為落實今年兩院院士大會精神,中科院在科研項目管理、資產財務管理、人才計劃管理等三個方面,進一步提出了落實“放管服”改革、建立綠色通道的10項具體改革舉措。

  踐行“放管服” 營造良好創(chuàng)新生態(tài)環(huán)境

  “我們通過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創(chuàng)新研究院、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等四類機構建設,初步實現(xiàn)了分類定位,下放和‘讓渡’了部分管理權;通過院機關改革,優(yōu)化職能配置和管理流程,大幅度減少了對微觀科研活動的干預?!敝袊茖W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表示,近年來,中科院在實施“率先行動”計劃中,持續(xù)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研究所分類改革,完善院所兩級治理結構,充分保障科研和管理自主權,大幅減輕了科研人員的負擔,有效激發(fā)了科研人員的創(chuàng)新積極性。

  他介紹,在落實“放管服”改革實踐中,中科院在科研項目管理、資源配置、人事制度、科技評價等方面,均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在科研項目管理中,中科院精簡管理層級,下放財務管理權限;在資源配置中,全院財政投入的70%直接配置到研究所,并開展了基本科研費穩(wěn)定支持試點;在人事制度方面,中科院下放崗位管理權限,實施“預聘-長聘”制度;在科技評價中,中科院建立了重大產出導向的評價體系,實行了人才分類評價。

  鄧麥村表示,從總體上看,中科院推進“放管服”改革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有力帶動了全面深化改革,有效激發(fā)了創(chuàng)新活力,支撐了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和重大成果產出。

  10項新舉措 落實改革建立綠色通道

  中國科學院發(fā)展規(guī)劃局局長謝鵬云介紹,中科院提出了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建立綠色通道的10項措施,集中在“項目、人才、經費”管理等三個方面。

  在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管理方面,中科院提出,一要簡化立項審批程序,將先導專項立項的院長辦公會審議程序由原來的2次合并為1次,縮短立項周期;二要優(yōu)化預算編制和評審,進一步簡化先導專項預算申報書內容,重點進行合規(guī)性審核;三要優(yōu)化財務驗收,合并開展底層財務審計和財務驗收工作,允許在專項執(zhí)行期中增加6個月的合理準備期;四要建立立項咨詢論證綠色通道,對已取得產生廣泛影響重大研究成果的專項,免除立項咨詢論證環(huán)節(jié);五要建立中期檢查綠色通道,對項目執(zhí)行期間取得產生廣泛影響的重大研究成果的專項,免除中期檢查的評審環(huán)節(jié),僅提交自評報告。

  在資產財務管理方面,中科院提出兩項新舉措:下放800萬元以下資產使用和處置權,對800萬元以下的資產使用和處置權全部由法人單位決策和審批,報院備案;同時將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推動財務流程的網(wǎng)絡化和自動化,為科研人員報銷提供更快捷服務。

  在“百人計劃”管理方面,中科院推出了三項措施:首先,優(yōu)化“百人計劃”項目管理,清理科技人才領域“項目多、帽子多、牌子多”等突出現(xiàn)象,取消原有的“百人計劃”項目的A、B、C分類,根據(jù)引進人才具體條件給予差異化支持;其次,強化用人單位引才自主權,由用人單位結合院規(guī)劃的重點領域方向,根據(jù)自身發(fā)展實際需求,自主設置崗位招聘人才;最后,建立特殊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實行“特事特辦”,適當放寬項目申報條件標準。

  謝鵬云表示,下一步,中科院將把“少跑一趟、少等一天、少簽一次”作為每一項改革的具體目標,把科研人員滿不滿意、受不受益作為檢驗工作的主要標準,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jié),讓科研人員少一些羈絆束縛和雜事干擾,多一些時間潛心科研和自由探索。與此同時,中科院將進一步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完善內部管理,推進督導檢查,確保下放的管理權限“接得住、管得好、見實效”。

責任編輯:李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