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2013年杭州市“公述民評”面對面問政的第一場正式舉行,主題是加強食品安全監(jiān)管,重點評議的是加強農貿市場食品安全監(jiān)管。在問政會上,民評代表們提出的許多問題都是老百姓關心的,甚至有些犀利。而接受問政的六個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現也各不相同,有的對答如流,有的被問得答不上來,只能尷尬地沉默。“我們就是來紅紅臉、出出汗、治治病的。”杭州市工商局副局長孫月紅這樣說。(《錢江晚報》9月26日)

  民評代表楊迪說,“感覺有的領導發(fā)言,后面有兩分鐘都是吹泡泡,所做的承諾沒有辦法監(jiān)督,所以我舉不滿意。”面對民評代表的提問官員面露尷尬說明干部在服務群眾方面還沒有做到位,電視問政的陸續(xù)展開,將昔日神秘的行政權力運轉流程強行地至于聚光燈的焦點之下,有利于推動政務決策方式由“一言堂”式的拍腦袋往平視及尊重民意的方向轉變。把評議干部好壞的尺子交給群眾,可以相對客觀地反映和評價干部的履職能力和工作實績,從而提高政府機關為民服務的意識和水平。

  “有人說,電視問政是鴨脖子,不能當飯吃,卻能開胃,且是越嚼越有味;也有人說,這是秀場。”電視問政,目的并不是為難干部、表演作秀、贏得群眾呼聲,而是在新形勢下,對媒體輿論監(jiān)督和社會監(jiān)督的進一步深化,通過政務公開、社會監(jiān)督、暗訪追責,加強干部約束能力、拉近干群關系、提升行政效能,廣開言路,搭建一個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轉變作風的平臺。

  首先,它將社會監(jiān)督工作從政府部門的職能范疇推廣到全社會公開監(jiān)督的高度,開拓出一條社會化監(jiān)督的新渠道,使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得到切實保障和有效發(fā)揮。正如杭州市工商局副局長孫月紅所說:我們就是來紅紅臉、出出汗、治治病的。

  其次,它有利于切實改善干部的工作作風,進而提高干部為民服務的意識和水平。民評代表提出的問題,既有社會熱點,又涉百姓民生,領導干部在回答時既要了解政策方針、統(tǒng)計數據,又要懂得如何處理突發(fā)事件、如何解決投訴。平時工作中是否“慵、懶、散、慢”,工作做得是否細致,幾個問題下來,結果一目了然。這種讓干部直接受服務對象監(jiān)督的方式,能夠直接有效地促進干部改進工作作風和效能上的不足。

  再次,讓民評代表向干部面對面地提出問題,可以更加真實地反映公眾的訴求,讓矛盾與問題盡早暴露在陽光下,為更早、更好地解決問題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同時,讓民評代表背對背地對干部進行評價,可以使以統(tǒng)計數據為基本依據的干部考評體系進一步完善,促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減少滋生腐敗的環(huán)境和土壤。

  古語講,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電視問政無論是閃光燈下的“面面相覷”、“ 尷尬表情”、“自我曝光”還是“檢討認錯”……都不如一切回歸到現實生活后的“改頭換面”。相關部門要避免“雷聲大,雨點小”的過分吶喊,越是群眾關注需要解決的問題,越要突顯結果的重要性,尋找問題根源、提出方案,使百姓的具體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問”到實處,“答”到滿意。只有切實做到認真對待每一件群眾訴求,耐心處理每一件群眾訴求,網絡問政才有長期的生命力,才能借助電視問政樹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