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辦印發(fā)意見,針對政務新媒體發(fā)展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要求。國辦之所以出臺此次意見,是因為一些政務新媒體還存在“僵尸”、“睡眠”、“雷人雷語”、“不互動無服務”等問題。該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呢?來聽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向征有何建議。

  傳播君:您如何評價當前國內政務新媒體的現狀?

  向征:當前,國內政務新媒體數量呈井噴式增長,但質量參差不齊。雖然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通過微信、微博等不同方式建立了各自的政務新媒體平臺。然而在維護運營上,有些平臺存在運營惰性、偏離定位、內容發(fā)布敷衍,甚至名存實亡等問題,給公眾對政務新媒體的關注和認可帶來干擾,易引發(fā)連鎖效應,從而影響政務新媒體的整體社會形象。

  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不同政府部門對政務新媒體的重視程度不同。一些部門仍然習慣于使用傳統(tǒng)媒體,創(chuàng)新動力不足,不善于使用新媒體。二是各類政務新媒體尚未形成聯(lián)動機制。信息源的互聯(lián)互通是政務新媒體運營的關鍵,當前一些政府部門仍缺乏信息聯(lián)動機制,產生“信息孤島”,制約政務新媒體作用的發(fā)揮。三是人才欠缺。政務新媒體運營需要以具有政治素養(yǎng)、媒體知識、協(xié)調能力等的復合型人才為支撐,但就現階段來看,人才培養(yǎng)速度遠落后于政務新媒體平臺發(fā)展速度,人才缺口大。

  傳播君:政務新媒體兼有政務屬性和媒體屬性,政務屬性決定了它具有權威性和政治類的強勢屬性,媒體屬性又要求它要做到和網友彼此平等。到底是高高在上,還是要接地氣?很多政務新媒體在角色定位上不夠清晰。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向征:從功能定位上看,政務新媒體主要承載著兩重使命:一是及時、有效地公開政府信息,提供服務性資訊,使民眾可以更為便捷地查詢、知曉其所關切的訊息;二是為民眾意見表達提供途徑,促進交流與溝通,推動政民良性互動。

  由此,政務新媒體作為橋梁和紐帶,首先,必須堅持政治屬性,其維護和運營,均需以此為標準,從而保證政務新媒體的定位和本色。其次,黨和政府是人民的公仆,政務新媒體必須以平等的態(tài)度,服務好受眾,無論是其政務屬性抑或是媒體屬性都須遵循平等的原則。

  傳播君:目前很多政務新媒體的用戶黏性不強,發(fā)布內容不痛不癢,久而久之成為了“自娛自樂”的平臺。您對提高政務新媒體的用戶黏性有哪些好的建議?

  向征:一是轉變“安全心態(tài)”,回應現實關切。很多政務新媒體管理者受到“安全心態(tài)”的制約,對內容發(fā)布較為謹慎,以至于發(fā)布的內容不痛不癢。對此,各級主管部門應積極支持政務新媒體發(fā)聲,做到更早、更快、更及時、更準確地發(fā)布權威聲音。

  二是建立完善考評機制,切實提高政務新媒體吸引力。當前對政務新媒體運營的考評機制欠缺,用戶黏性與政務新媒體運營關聯(lián)度不高,須以考評機制將二者相連接,以考評促發(fā)展。在考評機制設計中,要綜合考慮,避免僅靠點擊量這一單一的考評模式。

  傳播君:現在一些政務新媒體喜歡“賣萌”,顛覆了以往政府單位嚴肅的形象,您覺得應該如何拿捏“賣萌”和嚴肅之間的尺度?

  向征:“賣萌”與嚴肅并不矛盾。當前,社會民眾表達方式多元多樣,特別是在網絡空間,網言網語層出不窮,政務新媒體需適應這種表達方式的變化,貼近群眾,擺脫“官話套話”,注重“微語言”使用,在適當的情況下,將生硬的“通知”、“公告”轉化為生動的“交流”、“對話”。

  “賣萌”與嚴肅統(tǒng)一于內容。政務新媒體的核心在于內容,不同的內容,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影響著“賣萌”和嚴肅之間張力的把握和調控。如對有關政務文件的信息類資訊,須嚴肅對待,準確通告相關信息;而對民生類資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整表達方式,給人以親切感。

  傳播君:目前有很多政務新媒體由于缺少專業(yè)的運營人員,普遍采用委托專業(yè)公司運營的做法。對于政務新媒體面臨的人才困境,您有哪些好的建議?

  向征:一是設立專門的機構或處室,由專人負責政務新媒體運營。專人專崗的設置,一方面可以保證政務新媒體的權威性和運行的可控性,強化運營人員的責任意識,避免“雷人雷語”等現象的出現;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實踐中鍛煉和培養(yǎng)人才,形成結構合理、分工明確的人才梯隊。

  二是加快政務新媒體人才的教育與再教育。在重點新聞傳播院校增設政務新媒體運營方向,明確其特色,為各級政府部門政務新媒體運營輸送人才;同時,對現職政務新媒體運營人員再教育,組織定期培訓,邀請新媒體平臺從業(yè)者和業(yè)界專家、學者幫助其提高專業(yè)知識和能力。


       附:國脈,是領先的大數據治理和數字政府專業(yè)提供商。創(chuàng)新提出“軟件+咨詢+平臺+數據+創(chuàng)新業(yè)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數據基因和水巢DIPS兩大系列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yè)提供專業(yè)咨詢規(guī)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信息中心、大數據局、行政服務中心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yè)和金融機構。自2004年成立以來,已在全國七大區(qū)域設立20余家分支機構、5大技術研發(fā)基地,服務客戶2000余家,執(zhí)行項目5000余個,連續(xù)多年開展中國政府網站、智慧城市、互聯(lián)網+政務、營商環(huán)境等公益評估評選活動。被業(yè)界譽為中國信息化民間智庫知名品牌、電子政務優(yōu)選咨詢機構,國內首倡智慧政府理念,首創(chuàng)智慧城市、數據治理、互聯(lián)網+政務評價體系,首推數據資產普查、全口徑數據資源目錄、數據元標準化、數源確認與供需對接、最多跑一次事項梳理、營商通等產品,信息資源編目、公共數據普查等業(yè)務全國占有率和影響力名居榜首。

  福利大放送:《數字政府周刊》、《數字政府白皮書2.0》、《第八屆(2018)中國智慧城市發(fā)展水平評估報告》、《第四屆中國“互聯(lián)網+政務”50強優(yōu)秀實踐案例評選研究報告》、《首屆(2018)中國營商環(huán)境評估報告》可通過電子政務智庫公眾號及微店在線購買,歡迎訂購。

blob.png

微信掃一掃即可購買!

責任編輯:yang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