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徹底取消“奇葩”證明、循環(huán)證明、重復證明,解決群眾辦事證明多、辦事難、來回跑等問題,今年7月份,省司法廳按照司法部工作部署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工作。記者獲悉,大連市在所有區(qū)市縣、先導區(qū)開展實施了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51項,主要涉及教育、農業(yè)、住建、衛(wèi)生、民政、公安和司法等行業(yè),截至目前全市共辦理群眾告知承諾事項1.1萬余件。

  據了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是指行政機關在辦理有關除直接涉及國家安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以外的證明事項時,以書面的形式將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證明義務和證明內容一次性告知申請人,申請人書面承諾已經符合告知的條件、標準、要求,愿意承擔不實承諾的法律責任,行政機關不再索要有關證明而依據書面承諾辦理相關事項。

  為深入推進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市司法局采取了多種措施:規(guī)范了證明事項告知承諾書模板。主要包括申請人基本信息、告知內容、承諾內容和相應的法律責任等。

  統(tǒng)一了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流程。申請人可網上申請,也可以當面申請辦理政務服務事項,行政機關收到材料后出具該事項業(yè)務受理單。行政機關根據申請人的信用信息,決定是否實行告知承諾制,不符合告知承諾的,告知申請人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按照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的有關規(guī)定辦理。當面申請的,行政機關即時核查申請人提交的材料完整性、真實性,提出辦理意見,能夠當場作出行政決定的,當場作出行政決定,不能當場作出決定的按法定時限辦理。受理的事項在網站進行公示,簽署的承諾書在“信用大連”網站公示,接受社會監(jiān)督,對于社會公眾的舉報及時受理并核實。行政機關通過市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對申請人承諾的證明材料進行核查或現場核查等。對申請人實際情況與承諾內容不符,隱瞞真實情況、提供不實承諾辦理有關事項的,行政機關撤回行政決定。將申請人承諾不實信息及受到行政處罰信息即時推送到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記入其公共信用檔案,在全市范圍內限制其通過承諾制辦理行政事項。

  創(chuàng)新工作制度,完善行政協助機制以及事中、事后監(jiān)管和風險防范措施。大連市籌備出臺《大連市開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辦法》;探索失信懲戒模式,加大失信聯合懲戒力度,完善“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機制;建立與市營商局、市信用中心協調機制,促進信用信息資源與政府服務綜合平臺高度融合,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提升公共服務“一體化”效能。

  相關人士表示,大連市開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試點工作,初顯成效,不僅壓縮了審批時限,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為群眾節(jié)省了資金和時間,也為打造一流營商環(huán)境增添了新動力。

2019
智慧中國年會



《2019數字政府白皮書》《2019數字政府發(fā)展水平評估報告》等智庫成果,及數據基因6.0、營商通2.0、國策數據、數據母體、一網通辦2.0核心支撐系統(tǒng)、我能平臺、數字化轉型好差評系統(tǒng)等創(chuàng)新產品都將于2019年11月28-29日在“2019智慧中國年會”上亮相發(fā)布。本屆年會以“數字化轉型-共識與策略”為主題,由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以15年發(fā)展史、13年公益研究經驗與600+城市/政府案例與您分享,期待您蒞臨!

參會、會務合作、參評(數字政府 |  營商環(huán)境 | 智慧城市)歡迎登錄年會官網 


一網通辦
核心支撐系統(tǒng)



數字政府2.0操作系統(tǒng)、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依托"產品+咨詢+數據+標準"框架,構建"管治支撐MS、數據標準DM、數據共享DNA、業(yè)務協同MAT、組織進化IEP"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yè)務系統(tǒng),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yè)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并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系統(tǒng)套裝,即時落地


我能平臺
icanvip.net



一種新型組織方式。面向組織單元(個體、團體、機構)的一個大眾化、開放式、賦能共益的智慧組織構建深度協作平臺,和無邊界、有組織的社會化生態(tài),助力組織轉型與個體挖潛,引領以人的關系為核心的價值連接與協同創(chuàng)新。

在我能,發(fā)現 搭建 管理您的更多協同關系

責任編輯:qin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