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跑到哪里去了? 近日,十幾位IT企業(yè)的老板圍坐在一起,向在座的政府主管部門領導抱怨:“電子政務號稱有1000多億元的市場,我們怎么都沒拿到訂單呢?!”年初,國家發(fā)改委批復“金保工程”、第二代 居民身份證發(fā)放、國家啟動人口基礎信息庫建設、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啟動“紅盾工程”、國土資源部啟動“金土工程”等新聞令眾多陷入困頓中的IT廠商精神為之一振,準備在2004年大干一場。但是,到了年底,一些IT廠商卻莫名地發(fā)現很多懸在空中的訂單并沒有落地。2004年的電子政務市場怎么了?
中央部委電子政務進展平緩。和前兩年相比,2004年中央各部委電子政務建設的步伐明顯放緩,不僅新開工電子政務項目少,而且已經在建的電子政務項目投資也不多。目前,“十二金工程”中只有“金審工程”一期于2004年底基本完成,今年國家審計署的IT投資在六、七千萬元;“金盾工程”、“金保工程”等發(fā)改委已經批復的項目正在建設中;而“金水工程”、“金稅工程”三期等還在立項中。國家發(fā)改委高技術產業(yè)司副司長許勤在今年7月底召開的全國審計工作座談會上說,目前僅上報到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待審批的大型電子政務項目就有40多個,涉及總投資500多億元,其中中央投資220多億元,但真正具備批復條件的項目并不多。
今年中央部委電子政務進展平緩的原因有很多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中央高層領導不認同現行推進電子政務的思路和方法,電子政務建設的總體框架還在討論中;另一種說法認為,以前電子政務建設的資金主要來自業(yè)務項目,沒有專門的電子政務資金渠道,國務院17號文件規(guī)定電子政務建設項目資金走建筑項目資金審批渠道后,2003年下半年和2004年主要在摸索電子政務項目的資金審批路徑,目前已經摸索到一定的經驗??偟目磥?,2005年是“十五”計劃的最后一年,一些“十五”計劃期間的項目必須在2005年底結束,電子政務建設的步伐有望加快,一些較大規(guī)模的采購也已經在落實中。
北京和上海、浙江等東南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電子政務建設加速,但電子政務建設的重點從服務機關內部轉向服務企業(yè)和市民。北京市的網上審批系統二期項目、上海市一卡通項目、寧波市“普網工程”、佛山市的“佛山通”項目、南京市的“兩卡”工程即勞動與社會保障卡和城市公共交通卡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業(yè)績。6月底,隨著北京市電子政務網上審批系統二期工程的正式開通運行,不僅涉及近30個委辦局的288項業(yè)務實現了網上審批,而且實現了網上聯合審批零的突破和十幾項政務信息資源的網上共享,公章從此告別了“長途旅行”。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小明認為,完善投資環(huán)境、吸引企業(yè)到本地落戶已經成為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地方政府推進電子政務的主要推動力。前幾年地方政府主要通過減免稅收、批地等吸引企業(yè)到本地落戶,現在可批的土地已經不多,企業(yè)對減免稅收也不再特別感興趣,只能通過加快電子政務建設,通過給企業(yè)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來吸引企業(yè)。
西南、西北等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電子政務建設的步伐則有點兒徘徊不前。除了重慶、成都等城市外,新疆、青海、甘肅等多數欠發(fā)達地區(qū)今年電子政務建設進展較慢。一些地方政府雖然也建設了政府網站、網上審批系統等,但由于企業(yè)和社會整體信息化水平較低,這些項目幾乎成為擺設,沒有效益的項目自然不會長久。另一方面,這些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電子政務建設與中央財政支持密切相關,2004年中央部委電子政務建設平緩,也影響到了對西北地區(qū)電子政務建設資金的支持。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yè)內人士認為,2004年電子政務進展平緩,并不意味著電子政務不再重要了,也不是政府沒有錢投資電子政務,而是意味著電子政務建設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他稱2004年的電子政務市場是“黎明前的黑暗”,在經歷一段“煉獄”后,那些技術實力雄厚、品牌知名度高、售后服務好的IT公司將獲得突破性進展。
電子政務處于轉彎兒前的徘徊
2005-01-13 18:01 來源: 電子政務工程服務網 查看: 次 分享11
免責聲明:除非特別注明,國脈電子政務網所載內容及圖片來源于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注國脈電子政務網,政府CIO的思想陣地與交流平臺,5000位政府CIO在這里讀懂“互聯網+政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