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部門“踢皮球”,小問題也會變成大問題。資料圖片

  溫州網訊 有人說,信訪局是溝通民意的中間站;也有少數人片面地認為,信訪局是轉達信件的“郵局”——能辦的事情,不去信訪也能辦成,辦不了的事情,去了信訪也辦不成。信訪局究竟在解決民生問題中起到什么作用,群眾又要如何實現文明信訪,諸如此類的話題一直是很多人所關心的。

  本期《政情民意中間站》邀請了市信訪局局長楊江、市政協常委雷朝陽、市委黨校教授蔣儒標,與市民共同探討,那些在很多人看來很敏感的信訪問題。

  職能:讓百姓表達民意

  有一些人說,信訪局是轉達信件的“郵局”——能辦的事情,不去信訪也能辦成,辦不了的事情,去了信訪也辦不成。信訪局究竟是做什么的?是不是真的只轉達信件,好些人沒弄清;到底辦成了些什么事,很多人也都不知道。

  “信訪就是來信和來訪,是百姓反映民生、表達民意的一種形式。”市信訪局局長楊江對信訪做了這樣一個定義,為信訪局“正名”,“信訪局主要是對來信來訪進行梳理、排查、交辦、分類。我覺得應該是直接為老百姓服務的,老百姓來上訪這是最大的民生問題。”

  去年,全市信訪系統梳理了180件重點的信訪件,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下和各個部門的配合下,有90多件得到了解決。今年,信訪部門已經排摸了230件,到現在為止已經辦結的有80多件。在這些解決的問題中,就有不少是關乎民生的。

  但同時,信訪部門也不是“百管部”,那些具體的問題,應該由職能部門來處理。如涉法、涉訴的案件,必須通過司法途徑來解決。有市民拿著法院做出的判決結果來找信訪局,信訪局接待以后會把它轉到政法委、法院、檢察院,啟用司法程序,讓司法部門去處理,信訪局不能改變法院的判決。

  “但是我們有個職能,就是牽頭協調,由職能部門去落實。”在楊江看來,這項工作也是很有意義的,的確也落實了不少問題。近期,就有一個關于水庫移民的信訪問題,通過信訪部門的牽頭協調,得到解決。有一位在單位工作十多年的移民,因身份遲遲無法確定而向信訪部門投訴。這個信訪件就涉及到多個部門,由信訪部門牽頭,把有關部門叫到了一起,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事情很快就辦妥了。

  楊江同時強調,信訪部門的調解實際上也就是一種民間調解,它沒有強制力。市民來反映,信訪部門把有關部門叫來,大家坐下來先說一說,能解決當然最好了,真的解決不了,還是只能通過司法途徑尋求解決。

  現狀:群眾對情況不十分了解

  今年6月份,市信訪局成功解決了市區(qū)教育新村聯建房居民用水問題。當初教育部門建了房子,房子建好后被移交到指揮部,之后又交給了水務集團。后來,把水表改裝到戶需要改裝費時,各個部門意見不統一,最后由信訪局牽頭,事情終于落實了。

  一名業(yè)主感激地說,就為這事,他們已經做了將近兩年的溝通工作,跑了有關部門,但不少都是互相推脫。業(yè)主們沒轍了,只好去市信訪局試試。沒想到事情反映到信訪局,一周左右就得到妥善解決了。“大家都說,要是早點去信訪局,就不用浪費這兩年時間了。”

  和教育新村的業(yè)主一樣,現實中不少群眾都是等到投訴無門了,才想到找信訪部門。而在今年7月我市各地舉行的“書記大接訪”活動,不少群眾從各地冒著酷暑趕來,接訪活動一天接到的投訴件甚至超過百件。兩者相比,“受歡迎”程度截然不同。

  “為什么每個月的領導接待日,群眾就會排長隊爭先恐后去呢?”市政協常委雷朝陽一語道破“天機”,“因為他們想得到領導的批復,盡快把事情解決。”雷朝陽分析,大部分群眾不會直接到各級信訪部門去解決問題,并不是說信訪部門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是信訪部門確實沒有權力代替職能部門去解決具體問題。實際工作當中有的信訪案件被轉給行政部門后,行政部門如果不處理或者處理不當,又退回給信訪部門。如果問題最終沒解決好,市民就會覺得信訪部門解決不了問題,也就失去了信心。

  市委黨校教授蔣儒標則認為這跟信訪局的定位有關。作為一個協調機構,信訪局本身不是執(zhí)行機構,案件到了信訪局以后要中轉。信訪局是去協調而不是自己去解決。同時信訪部門的宣傳力度還不夠也是一個原因。一個事情在“踢皮球”踢了2年后才找信訪局,更說明信訪這一塊在社會上的影響度還不是非常大,人們對信訪不是非常了解。

  期待:要信訪,先信任

  曾經有老同志對楊江說:“如果要想群眾聽你的,你必須和他坐在一個板凳上。他信任你了,他才會跟你講真話,他也才會聽你的。否則的話,他不信任你,你這個工作也就做不好。”楊江認為,信訪干部自身也要做到熱情、負責、誠心,使來訪者感到干部是真心去幫他;同時他也希望市民能夠依法信訪、文明信訪。

  楊江透露,群眾對信訪局的不了解、不理解,反映到工作中,就是信訪干部在接訪過程中遭到一些群眾的不信任。來訪群眾心急,在被“踢皮球”踢多了以后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信訪干部都能理解,這樣的情況碰到較多。也有人因為在開始的時候不懂如何通過信訪的渠道來解決問題,可能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亂撞,撞得渾身是傷,然后到了信訪局,氣不順就對著信訪干部開罵,甚至動手。“我們給他說了以后他聽不進去,這點我覺得很無奈。你既然來找我了,我就會誠心誠意的幫你落實好。有理的幫助你解決,沒有理的也給你講清楚。”

  在實際工作中信訪干部們還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有些事情信訪局接待以后,交到了職能部門,職能部門解決需要一個過程,有些事情還要報到省里去審批。“群眾來訪,我們跟他交待好后,他往往第二個月又來了,第三個月又來了,而且還聚集了很多人。”楊江建議,群眾如果心急,可以先打個電話催辦一下,信訪局會向職能單位了解事情的進展。

  在蔣儒標看來,有些民生問題的解決渠道不暢通有多方面的原因。決策部門出臺的一些法規(guī)可能缺乏延續(xù)性,譬如土地征用問題,不同的土地地塊政策就不一樣;而有些問題是屬于行政不作為,也有一些很可能是依法行政的力度不夠。如果所有的部門都依法行政了,所有的部門都能夠按法律來辦事,不管是誰接待,問題都能得到公正、依法的解決。

  一些信訪者當然也不能排除是無理取鬧,更多的人是混淆了涉法的、仲裁的和該信訪的案件。蔣儒標提出,政府決策層面更加科學;職能部門操作執(zhí)行的時候能做到依法公正;提高群眾的素質,包括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意識、文明意識。這三個層面一起努力,相信群眾信訪起來會更加文明,民生問題解決渠道也能更加暢通。

  改進:讓信訪渠道更順暢

  信訪渠道順暢,群眾才能夠通過合理、規(guī)范、科學的渠道去反映自己的意見和要求。市政協常委雷朝陽建議,信訪部門聯合紀檢監(jiān)察部門辦信訪案件?;蛘呓M織信訪直通車活動,實行有訪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的制度,縮短群眾跟政府間的距離。

  對于信訪和紀檢監(jiān)察聯合辦案這一提議,楊江表示不太現實,紀檢監(jiān)察有自己的一套辦案規(guī)程?,F在紀檢監(jiān)察部門和信訪部門互相配合得不錯,每個月的接待日紀委、監(jiān)察局都有領導過來接訪。不過楊江也介紹說,根據領導接待日群眾來訪特別多這個情況,信訪局在工作上也已經有所改進,“約訪制”就是改進內容之一。信訪局在平時接待當中遇到自己牽頭也無法解決的問題,需要市領導牽頭、出面的,信訪局就會向市領導匯報,然后由市領導出面牽頭解決。

  另據透露,現在國務院針對職能部門違反信訪工作紀律的情況專門發(fā)文,信訪局有了改進工作建議權、完善政策建議權、給行政處分建議權等。這讓信訪工作的落實有了制度保障。否則如果職能部門對信訪局的移交件辦不辦都無所謂的話,問題解決不了越拖越久就越影響黨群關系。

  對于群眾的來信來訪,信訪局確實要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據了解,8月底市信訪大樓將投入使用。大樓第一層是一個類似火車站、機場等候室一樣的大廳,來訪群眾可以坐著等工作人員接待。屆時,信訪局可以在大樓里舉行聯合接訪活動,哪一個部門上訪量比較多的,信訪局也會請他們來接訪。

  楊江說,之所以設立專門的信訪大樓,也是為了讓信訪工作開展地更順利。據介紹,以往領導接待日來的群眾最多時超過1000人,最少也有300來人。如果信訪局設在市政府大院內,這么多人來,多少會有聲音,影響到其他部門的辦公。信訪局的位置單獨安排,市民可以把它當作“文明民主墻”,有什么事都可以在這里對話、交流、辯論。

  信訪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所以建設好信訪干部隊伍,也是信訪局目前在做的。信訪干部必須要很熟悉法律條文、有關政策規(guī)定,還要脾氣好,不能出錯。面對罵聲哭聲,還能把復雜的問題理出一個頭緒,然后通過自己的協調、溝通讓問題得到很好的處理和解決。

  廣東省委書記近日的一段話頗為深刻:領導干部要充分尊重并暢通民意,決不能堵塞民意,形成“言塞湖”。我們的信訪部門正是通過疏通民意、解決民怨,破解“言塞湖”現象。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