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浙江數字化改革時間表,6月是重要節(jié)點之一。生態(tài)價值GEP轉換、“急救一鍵達”“未來海島”……各地正在緊鑼密鼓準備推出典型應用。

  眼下正值應用開發(fā)調試的關鍵期,被視為影響應用成敗要素之一的公共數據,其共享需求不斷攀升。很多工作人員驚喜地發(fā)現,共享不及時、不完整這幾只“攔路虎”,正在被新事物——數據高鐵所驅散。浙江的公共數據歸集已從按天共享躍入分級、秒級共享,由此催生的改革裂變效應,正在不斷被激發(fā)。

  數據高鐵,一種數據采集、傳輸的新技術,正在構建起浙江數據共享新的基礎設施。

  數據高鐵到底跑得有多快,多準時?讓我們一起解密數據高鐵“浙江號”。

  發(fā)車

  36條“專列”開行8億余次海量數據點對點直達

  目前,浙江已開通數據高鐵專列36條,“發(fā)車”8億多次。一趟趟看不見的“高鐵”,正在讓浙江人重新體驗數字世界的快捷、高效與精準。

  無需申請,醫(yī)療救助金到賬周期從兩個月縮短至24小時內。近日,當臺州市黃巖區(qū)的社區(qū)干部上門告知這一最新消息時,低保戶老張有些難以置信。他的日常開支將不再因看病而捉襟見肘。

  “數據共享從半人工到數字化,群眾獲得感將會超乎預期地上升?!秉S巖區(qū)委改革辦副主任金維說,原先低保人員申報醫(yī)療救助需調查被救助人收入情況,涉及省市縣20多家單位,以前只能半人工收集,最快一個月才能歸集一次。當地借助數據高鐵進行系統(tǒng)升級后,系統(tǒng)可以實時獲取低保人員各類數據,直接計算出救助金并匯到病人的社??ā?/p>

  這就是數據高鐵跑出來的政務服務新速度?,F在的黃巖,已經有170個事項的服務審批時間縮短到分秒之間,涵蓋就業(yè)參保、醫(yī)療健康、養(yǎng)老待遇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

  黃巖的改變是全省一個縮影。自我省開啟數字化改革以來,企業(yè)群眾辦事、政府決策分析對數據支撐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在此之前,數據不及時、不完整等“老大難”一直得不到有效破解。據統(tǒng)計,在數據高鐵通車前,我省12.7%的結婚證、65%的出生醫(yī)學證明、73.8%的不動產權證數據歸集時間延遲超過1天,普通高等學校畢業(yè)證書歸集時間超過1周,教師資格證書歸集時間超過1個月……

  “如果把數字系統(tǒng)、平臺比作人的骨骼、器官,數據高鐵相當于血管網絡。血液循環(huán)受阻,人容易失能。”浙江數據高鐵項目承建及運營方、數字浙江技術運營有限公司CTO陳鵬宇說。

  數據高鐵應運而生。它讓海量數據在供、需兩側間點對點直達。

  數據共享越快越全面,其釋放的能量就越大。省大數據發(fā)展管理局數據資源處相關負責人說,數據高鐵已經在政務服務、行政執(zhí)法、金融風防和應急響應等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效。

  溫州瑞安,一座以個體私營經濟起家的城市。全市16.2萬家市場主體中,小微企業(yè)占了大多數。小微企業(yè)普遍存在的貸款難、貸款貴問題在這里更為凸顯。當地金融機構其實很清楚,及時合理地給企業(yè)提供融資將實現雙贏。但由于信息更新不及時,容易產生企業(yè)被列入異常經營名錄但仍可正常貸款的問題——現實中,異常經營名錄中34.5%的數據歸集時間超過3天。這對以分秒為計的金融機構來說,風險不可謂不大,它們只能步步謹慎。

  數據高鐵的到來,打破了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目前,我省異常經營名錄100%數據實現分鐘級共享,金融機構終于可以實時盯牢企業(yè)經營狀況,風控能力大大提升。最近,當地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yè)放貸審核周期已從1個月縮短至1周。

  數字世界的紅利,在浙江正進一步釋放。

  超車

  更多政務服務做到智能秒辦 用光波擊穿物理時空

  數據高鐵憑什么可以破解數據共享延遲難題,釋放這么多改革紅利?在專家看來,關鍵在于它突破了物理世界的時空限制,激發(fā)了數字世界的無限潛能。

  陳鵬宇打了一個比方,傳統(tǒng)的數據共享技術路徑,很像把我們日常接觸的快遞物流模式直接投射到數字世界一樣:面對海量的包裹(數據),物流公司(相關部門)不可能開展點對點傳遞,那樣人力、時間等成本都相當高。所以,物流公司會設置一批快遞網點(各級各系統(tǒng)的整合平臺),然后集中到中轉站(省級公共平臺),再分發(fā)到客戶(數據需求側)。

  據悉,在這一模式中,一條數據平均要中轉六七次。不少中間環(huán)節(jié)管理方為保障數據完整性,還需整理、加工再上傳,延遲1周甚至1個月也就可想而知。

  陳鵬宇形容這些中轉環(huán)節(jié)為“黑盒子”——不受需求側管控,又在不斷吞噬運維成本。

  數據高鐵直接繞過了“黑盒子”,選擇在數據供、需兩側之間直接鋪設線路,點對點送達?!拔锢硎澜缰胁豢赡艹霈F1000名1萬名外賣小哥從杭州‘坐火箭’直達溫州送貨上門,數字世界可以。”陳鵬宇說。

  在數據高鐵運行的世界里,數據需求側被賦予了主導權。它與數據供給側簽有“協議”,確保供給側任何一條數據的變更都能被馬上感知到,然后發(fā)出數據高鐵前去取回。

  光纖與電磁波,瞬間擊穿萬山阻隔。數據高鐵的吞吐能力可達每分鐘100萬條,理論上幾乎可以在1小時內為全省常住人口同時更新一條信息。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5個涉及群眾企業(yè)高頻辦事事項的省級部門,以及全部11個設區(qū)市開通數據高鐵,已累計歸集數據615億條。

  還記得不久前火爆網絡的“中國高鐵時刻圖”嗎?當前,浙江也正在繪制這樣一張數據高鐵圖:省、市、縣三“橫”,再“豎”一條連通用的主干道,構成一個“王”字型數據高鐵網絡,為我省數據供應鏈新一代基礎建設打好基礎。

  裂變效應正在源源不斷展現,尤其是數據高鐵全新的思路帶來的啟發(fā)。

  臺州市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可以實時查看市區(qū)停車位泊車情況,為城市管理和群眾出行提供服務?!芭_州停車”團隊供圖

  “如果把解題思路從物理世界切換到數字世界,很多難題就不成難題?!迸_州市大數據局相關負責人直言。

  臺州最近剛剛破解了一個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難”——停車難。城市中,停車泊位歸屬不同單位,有多少停車位、使用頻率如何、怎樣進行協調,城市管理部門很難掌握,以往回應市民訴求,往往只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不能根治。

  通過全省數據高鐵,臺州建成數據高鐵21號專線,打通了各單位停車系統(tǒng),摸清了市區(qū)439個停車點位、39444個停車泊位的情況,并把它們接入臺州城市大腦靜態(tài)交通管理平臺。平臺經匯整處理,將停車狀況、泊位信息通過數據開放平臺,向手機地圖等第三方應用實時開放,為公眾提供便捷的停車數據查詢業(yè)務。目前,臺州市區(qū)內泊位利用率平均比改革前提升了15%。據第三方機構報告,今年一季度,臺州市區(qū)交通健康指數居全國第三,比去年同期上升了7個位次。

  “有了準確、鮮活的數據支撐,我們可以把更多政務服務做到秒辦?!薄盎鶎邮聞者@么復雜,數據高鐵可以變人工辦為智能辦?!薄昂A繑祿崟r分析,讓我們可以掌握提早預判的‘超能力’?!薄谌缃竦恼憬?,不少部門和市縣正在借助數據高鐵開發(fā)更豐富的場景應用,讓更多新的辦事體驗“飛入尋常百姓家”。

  剎車

  防泄漏、防篡改、防濫用 護航每一條數據安全

  數據高鐵也在對數字化改革產生一種不易察覺的影響:重塑數據治理責任體系。

  在多位市、縣數字化改革相關負責人看來,原先的數據歸集是從數據源一層層“推”到公共平臺,越到后面把關越難也越容易出現松懈,萬一真發(fā)生問題又容易出現推諉扯皮。如今,需求側直接從源頭“拉”數據,責任在誰也就變得簡單明了。

  這種數據供應鏈上責任分擔方式的改變,數據高鐵的開發(fā)者首當其沖。

  “數據獲取的便捷度提升一個檔次,數據安全方面的壓力會成倍增加?!标慁i宇說,更何況數據高鐵還是一項基礎性工程?;A不牢,地動山搖。

  所以,數據高鐵還在設計圖上時,防泄漏、防篡改、防濫用這三個數據安全的核心議題就一同被納入綜合謀劃。

  開發(fā)方為數據高鐵設置了三道“防火墻”:事前根據工作所需制定相應級別的權限,無必要不能多調用甚至看到一條數據。事中做好邊界管理,該審批的需審批,該脫敏的做脫敏。事后加強審計,通過人工與機器相結合的方式,審計數據高鐵運行日志,發(fā)現問題及時處置。

  如今,在每天高頻“發(fā)車”的狀態(tài)下,數據高鐵零安全問題發(fā)生。

  陳鵬宇更加堅信,搞數字化改革,一定要有底線思維。

  另外,一些基層干部認為目前還存在數據不完整、有效性不夠現象。有人擔心,這扼住了數據共享的“命脈”。但在多位數據高鐵的開發(fā)者看來,這在意料之中——不完整、有效性差問題出自數據源頭,與數據高鐵無關。甚至可以說,恰恰是數據高鐵的出現,讓這一隱患及早暴露出來,提醒各部門要加強數據治理,盡早把隱患消除。

  “數據是否完整有效,可以折射一個單位的主流業(yè)務是否盡到責任。”省大數據發(fā)展管理局數據資源處相關負責人舉例說,假設有一單位窗口工作人員工作馬虎,在做數據錄入時缺了一個字段或填錯了一行信息,被數據高鐵提取到公共數據平臺后,這一無效或不完整信息可能會使一對新婚夫妻“失去”對方,使一家企業(yè)逃過處罰。

  也是為盡早消除隱患,在數據高鐵建設中,我省首次明確了數據供應鏈上的責任分工。

  其中制度方面,據介紹,數據高鐵采用統(tǒng)建分管、分域建倉的建設模式,省大數據發(fā)展管理局從建設標準、工具、監(jiān)控和質量保障方面都明確了統(tǒng)一的要求,各設區(qū)市各部門分級進行數據采集任務配置、數據加工,分域建設各自的實時數據倉庫,并將散落在公共數據平臺之外的部門倉統(tǒng)一匯聚到省公共數據平臺。

  數據世界在海量數據處理方面的“特長”,又使得數據供應全鏈路上每條數據的“血緣關系”、出現問題的來龍去脈以及責任分擔,都可被一一追溯到。

  眼下,已經有不少單位正在加強數字治理,盡可能把隱患消除在“上車”前。

  這是一趟開往數字時代春天的列車。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qrcode_for_gh_3fb56a5f9578_258.jpg  

qrcode_for_gh_d37d7c6bd5cb_258.jpg

 關于國脈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huán)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專業(yè)提供商。創(chuàng)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chuàng)新業(yè)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超能城市APP、營商環(huán)境流程再造系統(tǒng)、營商環(huán)境督查與考核評估系統(tǒng)、政策智能服務系統(tǒng)、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yè)提供專業(yè)咨詢規(guī)劃和數據服務,廣泛服務于發(fā)改委、營商環(huán)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等政府客戶、中央企業(yè)和高等院校。

責任編輯:wuwen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