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網“強國論壇”與網民對話時表示:“網友們提出的一些建議、意見,我們是非常關注的。我們強調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因此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需要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
通過互聯網來了解民情、匯聚民智,也是一個重要的渠道?!焙\濤與網民們的交流折射出了民權時代的一個新動向,即尊重“網意”將預示著我國民權時代的新發(fā)展。
在現實社會,民意的表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絡為民意的表達與釋放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與重要平臺。通過網絡表達出來的民意,我們或可以稱之為“網意”。在互聯網上,人們通過發(fā)布帖子的方式和通過留言進行評論的方式把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匯集了人們的心聲———最原生態(tài)的民意。在網絡世界里,無論你是政府官員還是普通百姓,是專家學者還是草根新兵,你都可以在不違法的前提下自由地交流思想,傳遞觀點。從這個角度來講,“網意”反映了民意,“網意”就是民意,這是網絡時代我們所應該樹立的新思維。
事實上,目前網絡傳播正日益成為中國公眾表達民意、參與經濟社會及政治生活的平臺、方式之一,“網意”也開始對中國的社會、經濟、政治產生積極的影響。從網民數量上來看,截至2007年12月,網民數已增至2.1億人。目前中國的網民人數略低于美國的2.15億,位于世界第二位。甚至還有人認為,在2008年2月我國的網民已經超過了美國而雄踞世界第一位。這提供給我們的信號是,互聯網可以成為國家了解民情、匯聚民智的重要渠道。從某些“網意”表達的效果來看,在網絡世界中所形成的“網意”,其不僅具有觀察問題的冷靜與理性,而且富有正義感,具有懷疑精神,它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地分析問題和發(fā)現問題;同時,“網意”又不乏熱情與自信,在維護國家形象與傳遞愛心方面聲名遠揚。在今年針對一些海外媒體對西藏及奧運火炬?zhèn)鬟f等進行歪曲報道事件中,民意洶涌,一時間使得網絡紅心閃耀。在抗震救災中,“網意”傳播愛心、聚集愛心的力量更是凸顯無疑??梢哉f,很大程度上,“網意”就是人民群眾的心聲,代表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在民權時代,尊重民意就是對人民作為主人的高度關注,而尊重“網意”就是對“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法治化理解和解讀。
也許還有人認為,“網意”有時可能顯得過于草根與繁雜。但是不管多么草根與繁雜,民意總是會在很多方面表現出它的確定性:雖然人們對于具體事物的判斷有很大的差距和變化,但是一個人看待問題的核心價值和內在邏輯卻是相當確定的,大家發(fā)表的意見,在一開始可能極為紛繁,但用公開方式表達出來后,經過相互溝通,就可能達成某種共識,這些構成共識的部分可以叫做公眾意見,而那些在溝通中無法達成共識的,可以看成是合理的分歧,因為是大家認知和了解的分歧,也不會妨礙相互尊重。因此,即便是網絡上表達出來的紛繁的“網意”也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和途徑聚集起來的集體智慧,在網絡時代,“網意”也就是民意,尊重“網意”實際上就是尊重民意保障民權。由此,尊重“網意”,也就預示著民權時代的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