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tǒng)計,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網民已達2.53億,居世界第一。廣大網民踴躍發(fā)表意見和建議,表達訴求,對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正發(fā)揮著積極作用,是黨和政府了解民情、匯集民智的重要渠道。各級黨委、政府應重視研究如何更好地把“網絡表達”轉化為執(zhí)政資源。

  認真傾聽“網絡表達”所反映的群眾呼聲。當前,我國正處于戰(zhàn)略機遇期,社會轉型加速,利益格局日趨多元,各類矛盾凸顯,對政府執(zhí)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眾利用網絡表達意愿,是公眾參政議政較為直接快捷的方式。領導干部要多關注廣大網民對政府工作的滿意程度,充分地了解網民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用以改進工作。這是對領導干部執(zhí)政理念和執(zhí)政能力的檢驗。

  利用網絡,實行政務公開。及時公開政務信息,是政治上開放、坦率、自信的表現;把問題和困難利用網絡告訴群眾,是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表現,是政治上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現。通過政務的公開透明,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贏得群眾的信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應對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對公共利益問題,政府越及時公開信息,越能迅速得到群眾的響應和理解。

  加強引導,把握網絡主流輿論。目前,我國網絡媒體尚處于發(fā)展時期,網民認識能力參差不齊,網絡上不時出現謠言和非理性言論。因此,必須著力提升對網絡輿論的引導力。充分發(fā)揮政府網站的龍頭作用,精心策劃重大主題宣傳,形成網絡主流輿論。加強對網絡熱點、焦點問題的引導,加強交流互動,釋惑解疑,析事明理,增強正面引導力和影響力。切實提高突發(fā)事件網上輿論引導水平,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力求在第一時間發(fā)布權威信息,駁斥謠言,澄清事實,遏制惡性炒作,牢牢掌握網上輿論主動權,保障廣大網民的知情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