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民的大量投訴讓株洲官場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好多官員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看有沒有人投訴自己”。

  紀委書記的第一帖被疑為冒充 

  2008年初,楊平看到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實名給網友拜年的消息。5月,他在紅網城市論壇株洲版上發(fā)出一個帖子,署名“楊平”,并貼上了自己的職務,還寫明了實名上網的目的。 

  這個帖子的最初遭遇卻出乎楊平意料——版主鄭安戈正好是紀委下屬工作人員,一見署名,心想“好大膽,敢冒充紀委書記”,一把刪掉了帖子。再發(fā),又刪。 

  馬上,鄭安戈接到了紀委常委秘書打來的電話,告知“剛才發(fā)帖之人,確為書記楊平無疑”。很快,楊平的頭像上傳了——一張正襟危坐、著西裝扎領帶的工作照。隨后他又在論壇里公布了株洲市紀委的電話和自己的E-mail。緊接著,第二篇帖子《株洲領導干部存在的八大作風問題》面世。楊平沒想到,短短幾天該帖點擊量上千,高居株洲版各帖之首。目前此帖的點擊量超過3萬,跟帖700多篇。 

  回帖者眾多,說法不一,獻花、拍磚者都有,也有網友斥其“作秀”。與此同時,楊平保持著每天五六帖的發(fā)帖量。漸漸地,網友開始接受這個每晚如約出現(xiàn)的紀委書記,有人開始借助網絡向楊平舉報腐敗案件。 

  胡總書記都實名上網我怕啥 

  楊平此舉,在株洲論壇引發(fā)了一場轟動。只要他發(fā)帖,一般都被置頂,跟帖數天天排名前列。這個原先以鼓勵原創(chuàng)文學為主題的網絡論壇,幾乎變成了張貼“百姓呼聲”的反腐舉報和法制維權版。 

  株洲市紀委通過論壇里的帖子,獲取線索,查處了很多起違紀違規(guī)案。其中有一個帖子是株洲某企業(yè)反映一個局級單位拉贊助的問題。楊平看到帖子后,馬上約見該局局長了解情況,局長答復沒有這回事。結果第二天,發(fā)帖人回復稱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2008年5月,株洲質監(jiān)處處長陳世湘因網絡舉報其腐敗問題被“雙規(guī)”,因案情復雜,幾天后,案件陷入僵局。楊平實名上網后,有“知情人”開始在論壇發(fā)帖,披露陳世湘貪污索賄的內幕,并直言“請楊書記關注”。楊平給對方發(fā)站內信息:“為免打草驚蛇,舉報材料請發(fā)至我的郵箱?!庇谑菍Ψ綄㈥愂老姘傅姆N種細節(jié)統(tǒng)統(tǒng)發(fā)給楊平。楊平與市紀委根據舉報人提供的材料展開調查,掌握了大量證據,陳下屬三個科長和多名行賄者紛紛“現(xiàn)形”。 

  此事一出,楊平名聲大振,有人直呼其“楊青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論壇內發(fā)舉報材料,希望引起楊平關注。 

  楊平曾經做過一個試驗,他以“紀委”的名義發(fā)過兩個帖子,無人問津。5天后,他把帖子刪除,以“楊平”的名義重發(fā)一遍,點擊量很快上千。楊平發(fā)現(xiàn):在網絡上實名反腐,是紀委尚未開墾的處女地。從網絡論壇渠道收到110多封投訴信,現(xiàn)已直接處理并公布了13件。 

  6月20日,楊平出差到福建,一天早上醒來,發(fā)現(xiàn)手機上有一條新聞:胡錦濤總書記與人民網網友直面交流,并回答三位網友提問?!爱敃r我很興奮。連胡總書記都實名上網了,我一個小小的地方干部,怕啥呢?”當晚,楊平上網到凌晨三點,一口氣發(fā)了兩個帖子。 

  7月2日,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內刊《研究與動態(tài)》對楊平實名上網做了正面報道。7月14日,湖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許云昭作出批示:楊平同志能夠運用網絡平臺開展反腐倡廉值得提倡和借鑒。這給楊平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他開始醞釀一個更宏大的計劃:建立網絡反腐平臺,將網絡反腐制度化。 

  株洲建立網絡反腐制度 

  建立網絡反腐制度,“將個人行為轉化為集體行動”——楊平的這一提議,幾個紀委常委一致舉手同意,要將網絡反腐制度化。學過法律、又懂電腦的紀委常委、秘書長曹新耀,負責起草具體實施方案。 

  8月13日,《關于建立網絡反腐倡廉工作機制的暫行辦法》出臺,網絡反腐中心也在紅網城市論壇株洲版正式開通,下轄“信訪舉報”、“優(yōu)化效能投訴”、“反腐諫言”、“結果反饋”四個板塊。株洲市紀委成立了8人的工作班子。 

  “網絡反腐其實是紀委工作在網絡上的延伸?!敝曛藜o委辦公室副主任、常委秘書陳新苗介紹說,工作人員每天會將帖子打印下來,交與局領導過目、簽字,再下發(fā)至相關職能部門,這與傳統(tǒng)的信訪程序相似。 

  不同的是,網絡反腐的范圍更廣,還包括以前很少出現(xiàn)的優(yōu)化效能投訴等問題。“優(yōu)化效能投訴”一欄中,出現(xiàn)了大量舉報職能部門不作為、效率低下的帖子。而紀委對網友舉報的答復,將會出現(xiàn)在“結果反饋”欄中。 

  株洲市一些職能部門在遭到網絡投訴后,也開始實名發(fā)帖回復。網民的大量投訴讓株洲官場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好多官員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網看有沒有人投訴自己。”曹新耀對記者說。 

  得罪了極少數,贏得了大多數 

  有人開始表示不滿,匿名電話甚至打到楊平的辦公室罵娘,而紅網株洲站版主鄭安戈,則收到了大量攻擊謾罵的電子郵件。“你給楊平當什么馬仔?兩個跳梁小丑想改變中國的潛規(guī)則嗎?”對此,楊平很大度,“得罪了極少數,贏得了大多數,值!” 

  其實,網絡反腐也并非楊平首創(chuàng)。早在2003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就開始建立網絡平臺。2005年12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察部也向社會公布了舉報網址。網絡舉報已被正式納入反腐渠道。 

  在楊平看來,離中南海最近的是網絡,離網絡最近的是百姓。他說,很多事,老百姓有意見,如果不解決,憋久了會出事,得給他們一個途徑發(fā)泄出來,并且讓當官的知道。 

  不過,楊平也告訴本刊記者,理性地看,官員實名上網收集信息、了解民意接受投訴,僅僅是紀委常規(guī)舉報渠道的補充和延伸。解決問題仍需扎實有效的工作。 

  我不會再每個帖子都親自過問 

  楊平開始思考自己在網絡反腐中的角色定位——應該是一個決策者,而非事必躬親的執(zhí)行者。他想騰出更多的精力,去思考一些建設性的問題,“我不會再每個帖子都親自過問”。在網友們對“楊平同學”出勤率越來越差的抱怨聲中,楊平正試圖將網絡反腐制度擴展到自己轄區(qū)的每一個縣區(qū)。6月25日,株洲市紀委從網友中挑選聘請了28名“網絡評論員”。他們來自各行各業(yè),不僅充當反腐倡廉的研究員,更是反腐的情報員。 

  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系主任毛壽龍教授認為,“‘網絡執(zhí)政’的土壤已經形成,網絡應該成為官員執(zhí)政的另一個平臺,這種能力應該成為官員的第五種能力”。株洲市蘆淞區(qū)檢察官馮雅文說,清白的官員當然無懼網絡監(jiān)督,網上反腐書記不該成“另類”。 

  “我想證明的是,自己敢于和網民交流,我是想告訴他們,黨和政府可以面對網民。網絡是個大平臺,人民群眾來了,黨和政府也應該來。”楊平說。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