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是按照科學的城市發(fā)展理念,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泛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聯的基礎上,實現人、物、城市功能系統之間無縫連接與協同聯動的智能自感知、自適應、自優(yōu)化。從而對政府服務、商務活動、民生、環(huán)保、公共安全等多種城市需求做出智能優(yōu)化和及時響應,形成具備可持續(xù)發(fā)展、便捷、高效、綠色、安全的智慧城市形態(tài)。

  目前,世界各國正在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它正成為各國角逐的新賽場。一些在紛紛制定智慧城市的標準,有些國家已經建立了智慧城市的試點。本文為大家展現了世界上幾個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看看這些城市是如何玩轉智慧這一概念的。
  美國 迪比克

  迪比克市是第一個智慧城市。這里風景秀麗,密西西比河貫穿城區(qū),它是美國最為宜居的城市之一。

  2009年,剛就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會見了作為工商業(yè)領袖代表的IBM時任總裁彭明盛。彭明盛正式向奧巴馬政府提出“智慧星球”概念,建議投資建設新一代的智慧型信息基礎設施。同年9月,愛荷華州迪比克市和IBM共同宣布,將建設美國第一個智慧城市。

  以建設智慧城市為目標,迪比克計劃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城市的所有資源(包括水、電、油、氣、交通、公共服務等)數字化并連接起來,監(jiān)測、分析和整合各種數據,進而智能化地響應市民的需求并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使迪比克市更適合居住和商業(yè)發(fā)展。

  迪比克市的第一步是向所有住戶和商鋪安裝數控水電計量器,其中包含低流量傳感器技術,防止水電泄漏造成的浪費。同時搭建綜合監(jiān)測平臺,及時對數據進行分析、整合和展示,使整個城市對資源的使用情況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迪比克市向個人和企業(yè)公布這些信息,使他們對自己的耗能有更清晰認識,對可持續(xù)發(fā)展有更多的責任感。

  美國 紐約

  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紐約市一直都走在世界前列。在博伊德 科恩博士開發(fā)的全球第一次智慧城市的排名中,紐約位居第四。2009年,紐約與IBM合作推出IBM業(yè)務分析解決方案中心,用來解決“需要建立智慧城市復雜功能不斷增長的需求,并幫助客戶優(yōu)化業(yè)務流程和業(yè)務決策的方式。”在紐約,城市已建立了預防火災和第一反應系統,此外還可以鑒明可疑的退稅申請,這一方法預計將在5年內可為城市節(jié)省約1億美元。

  2012年紐約市通過了《開放數據法案》,根據《開放數據法案》要求,除了涉及安全和隱私的數據以外,紐約市的政府及分支機構所擁有的數據必須對公眾實施開放。市民們使用這些信息不需要經過任何注冊、審批的繁瑣程序,使用數據也不受限制。

  在這樣的開放數據平臺上,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數據都能一覽無余。既有按郵政編碼分區(qū)域的人口統計信息、用電量、犯罪記錄、中小學教學評估等歷史數據,也包括地鐵公交系統的動態(tài)實時運行數據;既涵蓋小區(qū)噪音指標、停車位信息、住房租售、旅游景點匯總等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數據,也包括飯店衛(wèi)生檢查、注冊公司基本信息等與商業(yè)密切相關的數據。

  作為維系社會良好運行的工具,紐約市政府鼓勵市民查看和使用這些數據。公眾可以根據開放數據平臺上提供的信息,表達意見和提出看法,當然也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處理這些訴求。

  不僅如此,基于該平臺,數據的展現不僅為普通市民們帶來了福利,也由此產生了大量的數據分析和具體應用開發(fā)的網站和創(chuàng)新團隊。大量高科技人才和企業(yè)對政府公開的數據進行利用和研發(fā),創(chuàng)新前沿科技和應用,創(chuàng)造巨大的商業(yè)價值,展現這些海量公共數據的服務能力。

  另外美國將原本用于軍事的衛(wèi)星定位系統GPS向公眾開放使用,并且在2000年后取消了對民用GPS精度的限制。從汽車導航、精準農業(yè)耕作到物流、通訊等,GPS的開放不僅服務了人們的生產生活,還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就業(yè)崗位。據估算,僅美國國內就有約三百萬的就業(yè)崗位依賴于GPS。

  紐約還建立了智慧城市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進行新興技術的研究、教育和勞動力培訓,這些新興技術包括:智能設備、計算機芯片、集成系統、為監(jiān)控調整公路狀況和改善交通流量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的操作軟件;中心還具有保護橋梁、數據中心,及水處理工廠等公用設施等重要基礎設施的任務;并且還在教育領域提供電子安保。[page]

  日本 東京

  日本2009年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戰(zhàn)略2015”,旨在將數字信息技術融入生產生活的每個角落,目前將目標聚焦在電子政務治理、醫(yī)療健康服務、教育與人才培養(yǎng)三大公共事業(yè)領域。

  隨著智能電網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國的智能電網建設已經全面啟動。在智能電網理念逐步成為業(yè)界共識的進程中,政府正成為建設新能源基礎設施的主動力量,許多國家都確立了智能電網建設目標、行動路線及投資計劃。

  據了解,日本也已經開始搶占用電市場中的技術先機,正在試圖將其擴為世界標準。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富士集團以及三菱公司聯合制定了電動汽車接入電網標準,為電動汽車接入電網打下了良好基礎。日本在大型鋰離子蓄電池的研發(fā)方面技術領先,正在聯合美國,將其技術推廣為國際標準。

  在日本,智能電網戰(zhàn)略已成為國家重要戰(zhàn)略,是在政府統一主導和支持下,集國家以及相關力量來制定和推動的。智能電網戰(zhàn)略已經成為他們搶占未來低碳經濟制高點的重要戰(zhàn)略措施。中國與其他國家在智能電網發(fā)展上的“角力”,不僅是一次綜合實力和搶占未來低碳經濟制高點的較量,也是推動自身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確保未來能源安全的需要。

  韓國 首爾

  韓國以網絡為基礎,打造綠色、數字化、無縫移動連接的生態(tài)、智慧型城市。

  2003年,韓國政府推出“U-Korea”發(fā)展戰(zhàn)略,希望把韓國建設成智能社會。“U”是英文單詞“Ubiquitous”(無所不在)的簡寫。這個發(fā)展戰(zhàn)略以無線傳感器為基礎,把韓國所有的資源數字化、網絡化、可視化、智能化,從而促進韓國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變革。這個國家級宏觀戰(zhàn)略具體通過建設“U-City”來實現。

  在建設“U-City”的基礎上,2011年6月,首爾發(fā)布“智慧首爾2015”計劃,向世界展示了該市建設智慧城市的雄心。例如,首爾提出,發(fā)放證明書、繳納稅金等現在由政府機關和網站負責的行政服務,從2012年按階段向使用手機的方式擴展。到2014年,市民可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實現81項首爾市行政服務。

  韓國松島也被很多人看成是全球智慧城市的模板。這座嶄新的智慧城市位于首爾以西約65公里遠的一處人工島嶼上,占地6平方公里。該項目從2000年開始興建,共投資3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42億元)。由于松島的信息系統緊密相連,因此評論人士也把它稱為“盒子里的城市”。舉個例子,在松島,電梯只在有人乘坐時才會啟動。在各家各戶,遠程呈現設備像洗碗機一樣普遍。松島預計在2015年全部竣工,屆時全市住戶將達6.5萬人,在該市就業(yè)的人數將達30萬。

  北歐

  早在2007年,歐盟就提出并開始實施一系列智慧城市建設目標。歐盟對于智慧城市的評價標準包括智慧經濟、智慧環(huán)境、智慧治理、智慧機動性、智慧居住以及智慧人等6個方面。而北歐國家在通過改善交通,促進節(jié)能減排方面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為例,該市在治理交通擁堵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具體而言,該市在通往市中心的道路上設置18個路邊監(jiān)視器,利用射頻識別、激光掃描和自動拍照等技術,實現了對一切車輛的自動識別。借助這些設備,該市在周一至周五6時30分至18時30分之間對進出市中心的車輛收取擁堵稅,從而使交通擁堵水平降低了25%,同時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了40%。

  另外一個例子是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這個素有“自行車之城”的城市在綠色交通方面成績斐然。為促使市民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軌道交通,該市通過統籌規(guī)劃,力保市民在家門口1公里之內就能使用到軌道交通。1公里路的交通顯然還要依賴群眾基礎深厚的自行車。除修建3條“自行車高速公路”以及沿途配備修理等服務設施外,他們還為自行車提供射頻識別或全球定位服務,通過信號系統保障出行暢通。

  新加坡

  智慧城市發(fā)展的基石是完善的資訊通信基礎設施。自2006年6月推出資訊通信發(fā)展藍圖“智慧國2015”規(guī)劃以來,新加坡一直努力建設以資訊通信驅動的智能化國度和全球化都市,并得以成為全球資訊通信業(yè)最為發(fā)達的國家之一,提升了各個公共與經濟領域的生產力和效率。

  截至2012年,新一代寬帶網絡已經實現95%的覆蓋率,最高網速達1G,用戶超過25萬,家庭用戶和企業(yè)用戶可以訂閱由17家服務提供商提供的多種光纖寬帶網絡接入服務方案。全島部署了7500多個無線網絡公共熱點,相當于每平方公里有10個公共熱點,訪問速度高達1Mbps,目前用戶數超過210萬。

  新加坡建立起一個“以市民為中心”,市民、企業(yè)、政府合作的“電子政府”體系,讓市民和企業(yè)能隨時隨地參與到各項政府機構事務中。目前,新加坡的市民和企業(yè)可以全天候訪問1600多項政府在線服務及300多項移動服務,這為新加坡人的衣食住行和企業(yè)的商業(yè)運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最新的電子政府調查顯示,93%的民眾在辦理政府業(yè)務的過程中采用過電子方式,相比2010年的84%,上升了9%。

  中國 杭州

  杭州作為中國首批的智慧城市已經運行2年時間了,它是全國首個向公眾免費開放室外Wi-Fi的城市。無線寬帶猶如城市的道路、排水系等基礎設施一樣,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杭州建設智慧城市即首選開放無線Wi-Fi。

  此外,杭州還推出了“手機市民卡”??梢詫崿F菜場買菜、公交刷卡、租用公共自行車等多種付費,還可以應用在社區(qū)門禁、公司考勤、食堂點菜、餐飲打折等方面。

  在醫(yī)療方面,杭州針對老人和亞健康人群開發(fā)了能夠隨身攜帶的遠程心脈終端,該終端能夠采集脈率、心電、血壓等人體生理參數,通過移動網絡實時傳輸到遠程心脈平臺,供醫(yī)生、家屬進行監(jiān)測、分析和管理。

  杭州作為旅游城市,更少不了智慧的旅游。來杭州的游客可以在到達景區(qū)之前網上訂票,手機收到二維碼,只要將手機對著無閘檢票機刷一下,就可以快捷地進入景區(qū)。目前,杭州已有17個景點安裝了無閘檢票機。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