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政務微博客從爆發(fā)增長期進入平穩(wěn)增長期。從實際效果來看,當前政務微博在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政府信息公開、新聞輿論引導、傾聽民眾呼聲、樹立政府形象、群眾政治參與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也應當看到,政務微博發(fā)展不平衡的狀況仍未改變,有不少政務微博流于形式化,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政務微博的發(fā)展,提高政務微博水平。
提升對政務微博的認識。政務微博作為新興的自媒體和公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對于政府執(zhí)政能力的提高和官民溝通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從根本上提升對政務微博的認識。要充分認識政務微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當前微博憑借其草根性、集成性、開放性、快捷性等特點,已經成為新時期的信息咨詢中心和社情民意集散地,也極易成為熱點網絡事件發(fā)酵和傳播的工具。因此,要順應時代發(fā)展,切實加強對政務微博的建設,不斷增強政務微博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營造良好的網上輿論環(huán)境;要加強對政務微博建設的組織領導,政務微博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信息量大、時效性強、敏感度高的綜合性工作,因此,不僅要對政務微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足夠的認識,還要加強對政務微博建設的組織領導,引導政務微博建設的優(yōu)化發(fā)展;要找準政務微博角色定位,從總體上而言,政務微博作為一種新型的媒介載體,已經不能局限于權威信息發(fā)布的角色定位,還應發(fā)揮更深層次的匯集社情民意、樹立政府形象、營造輿論導向等功能。但是對于具體的不同政府部門開通的微博,相關部門要基于自身職能找準具體的角色定位,實現(xiàn)部門職能與官民溝通的共贏。
提高駕馭政務微博的能力。微博帶來話語權的轉變以及輿情引導方式的革新,這些變化都會增加政府管理的壓力,并最終形成一股倒逼力量,影響政務管理。各地應通過培訓等形式,提高干部的新媒體素養(yǎng),增強他們對新媒體的駕馭能力,讓政務微博真正成為公眾了解政情、反映民意、維護權益的新工具。一是要提高通過政務微博為民服務的意識。政務微博不僅是反映輿情的通道、提高執(zhí)政能力的平臺,而且更應該成為一個親民與愛民的窗口,因此,政務微博管理者必須樹立為民服務的意識。二是要提高政務微博語言的運用力。在政務微博的語言風格把握上,要主動貼近群眾,適應網絡語言環(huán)境,多用網言網語、白話實話,力求語氣平易、公允,不能說官話,也不能說套話。三是提高政務微博發(fā)布的技術能力。熟練掌握微博運用技能,積極適應受眾閱讀習慣,做到文字簡潔、圖文并茂,改變政務微博沉悶刻板的印象。四是提高政務微博的推廣能力。政務微博不能自說自話,要善于利用多種方式提高政務微博的推廣能力,提高政務微博的認知度,從而提高政務微博的受眾面。
優(yōu)化政務微博常態(tài)化運作機制。要優(yōu)化政務微博的常態(tài)化運作機制,促進政務微博及時、優(yōu)質、高效地為群眾提供線上辦事服務。一是優(yōu)化政務微博的日常操作流程。對政務微博進行流程化管理,加快建立完善微博信息發(fā)布更新、收集研判、留言回復、活動開展等制度,細化信息起草、審核和發(fā)布的具體操作流程。二是完善政務微博的政民互動機制。政務微博上接收和發(fā)布的所有信息落腳點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百姓。因此,政務微博應積極地與網民互動,完善其政民互動功能,建立發(fā)現(xiàn)問題、指揮協(xié)調、快速處理、跟蹤反饋等相關機制,打通網絡“民生通道”,拉近網民距離,成為暢通群眾訴求的渠道。三是整合建設政務微博集群平臺機制。整合建設“政務微博辦事大廳”等各種類型的政務微博集群平臺機制,聚合區(qū)域內所有政務微博,建立起微博矩陣,實現(xiàn)區(qū)域內政務微博“一網覆蓋”,全方位為群眾提供辦事咨詢、舉報投訴、建言獻策、信息資訊等服務。四是建立政務微博投訴監(jiān)督機制。接受各界對于政務微博的監(jiān)督,對于政務微博建設、運用、管理不力或失誤等行為,給予曝光和追究責任。
制定政務微博考核評價機制。政務微博不是擺設,需要完善績效評估機制,保障政務微博良性發(fā)展。各地應盡快建立政務微博績效考核機制,促進政務微博成效的提高。一是將政務微博運作納入政府機構部門政績考核??梢詫⑹欠耖_通官方微博、粉絲量、發(fā)布量、活躍度等因素納入干部和單位年度績效考核中,調動黨政干部上微博解民疑、釋民惑的積極性,激勵各機構部門努力建設政務微博。二是與微博運營商合作進行考核評價??梢耘c微博運營平臺合作,開發(fā)評分系統(tǒng)、評價系統(tǒng)、排名系統(tǒng)等,對所得結果做相應的權重處理,納入政務微博最終的績效考核中。三是引入獨立的第三方評價機制。第三方評價機制能夠較好地保證中立態(tài)度,關注公眾影響,這是政府自身組織的評估無法取代的。因此,政府的相關機構可以委托微博研究學術機構、咨詢管理機構等第三方獨立機構,對本地區(qū)政務微博的活躍度、引導力、傳播力、親和力等進行獨立評估,從而作為績效考核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