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智慧中國·十三五信息化發(fā)展戰(zhàn)略巡回研討會”在寧波市召開。大會以“網絡強國與兩化融合背景下智慧城市發(fā)展策略”為主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寧波市智慧城市規(guī)劃標準發(fā)展研究院主辦,國脈互聯(lián)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承辦,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楊學山、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副理事長、中國信息協(xié)會特約副會長高新民、寧波市智慧城市規(guī)劃院院長顧德道、浙江省智慧城市專家孫謙、國脈智慧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楊冰之、北京拓爾思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施水才等多位專家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

拓爾思總裁施水才以《城市一站式智能化公共服務平臺構建思路》為主題發(fā)表了演講,以下是文字實錄:
第一個就是說什么是數據資產?特別是政府的,各種數據資產,就是政府擁有或控制的能夠給社會帶來經濟效益的數據資源;第二個是說數據資源怎么管理?現(xiàn)在我們提到很多的一個概念是數據開放或開放數據,這個里面實際上就是要對數據進行有效的配置;第三個概念就是說數據資產治理,我們?yōu)榱藬祿_放實際上要政府部門制定一整套的、完整的機制來指導這方面的工作,所以我覺得需要把這些事情理清楚。
政府的數據資產應用主要看三個方面:第一是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第二個就是有利于政府部門提高自己的行政管理水平;第三個是為企業(yè)發(fā)展提供服務。
當然,這里面一個是政府職能轉變迫切的需要。從內部管理的角度,用數據來提高科學決策化的水平。從統(tǒng)一共享的數據平臺來看,是實現(xiàn)政府大數據的前提,沒有這個那就沒辦法做。現(xiàn)在很多人口、法人、空間這些基礎數據庫,以及大量的行業(yè)的和專用的、專業(yè)的庫,除了四大基礎庫外還有很多專業(yè)的庫,在專業(yè)庫的基礎之上,還有應用庫。所有這些資源,我們如何進行這些數據資產的規(guī)范和治理?
第二個意思是說,我們如何把這些資產進行運營和應用。這樣的能力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我覺得資產質量更加可靠、運營手段更加豐富和創(chuàng)新合作更加便捷。
從數據資產治理的整個架構來說,從規(guī)劃到運營,有一系列我們設計的整體的數據資產的方案。我們在這一塊兒,也就是政府資產治理這方面也做了一些解決方案,主要是在公共服務方面,我們有一個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還有自己的應用開發(fā)平臺和數據開放平臺。第二塊就是社會管理方面,從網格化的社區(qū)管理到政府輿情的管理,從數據治理方面、從安全的認證、任務資源的交換、數據的搜索、決策等等到績效評估,這里面我們都提供了一些不同的解決方案。
那么數據治理對公共服務的影響呢,我們認為表現(xiàn)為四個方面:第一個,公共環(huán)境服務更加開放化,也就是開放;第二個是公共服務方式主動化;第三個是公共服務方式個性化;第四個是公共服務體驗智能化。
很多專家說沒有智能就沒有智慧,那么實際上我們政府搞的這個項目功能都很多,為什么老百姓不愛用?其實這里面涉及到很多問題,包括體驗等等,所以我覺得數據治理對公共服務這四方面的影響很重要。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以前我們的電子政務,特別是文廣都在搞電子政務評比。從發(fā)展方面看,第一個從網站群再到電子政務云再到公共服務平臺,我覺得這是一個趨勢;第二個,從簡單的信息發(fā)布到資源的中心。這是信息公開更新2.0的時代,從信息更新到開放數據再到數據治理、門戶網站和移動社交的應用都要清楚多了,從被動的瀏覽到主動的服務,這是我們講的數據治理在政府公共服務里的一些想法。
我下面想舉個例子,就是今年2月份開始,我們在廈門做了個“I廈門”平臺。國內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做了很多的例子,包括我們的寧波、浙江等,但是我們認為他們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也有很多的不足。
我們從廈門信息消費這個試點來探一下,現(xiàn)在準備要做4000項公共服務的梳理,服務臺工作量很大,現(xiàn)在我們做了有幾百項,這個平臺呢,我們在這里有一個理念就是:一個是全面感知,一個是深度整合,第三個是服務要創(chuàng)新,第四個是協(xié)同運作,這是我們這個公共服務平臺的四個理念。
這是它的整體架構,現(xiàn)在最好的一點是,我們已經實現(xiàn)全市300萬市民使用身份證來進行實名認證,這樣它有很多智慧化服務就非常簡單。另外,我們也構建了一個政務資源的統(tǒng)一交換平臺,這個是比較一般的。下面就是說我們用身份證來統(tǒng)一認證我們這個公共服務平臺。下一步還要搞什么人力資源等等。這是這個系統(tǒng)平臺的數據開放的平臺整體架構,整個公共服務的流程是這樣的。整個模式是用ESE、手機、平板、智能電視也是一種多頻上網融合的概念。
實際看一下里面的例子,如何體現(xiàn)智能?第一個就是用戶模型,第二個就是業(yè)務模型,第三個感知模型,第四就是這些基礎信息有一個統(tǒng)一認證平臺提供這個實名制的服務。
在用戶模型方面,我們首先要有用戶基礎數據,如他的居住地址、調研信息、車牌號、社保、就業(yè)狀態(tài)這些數據都已經有了;第二個就是業(yè)務模型,我們每一項辦事都要對他這個服務對象進行屬性標簽,把這個時間序列所涉及到的證件、關聯(lián)的機構等等綁起來;第三個就是感知模型,他根據用戶模型和業(yè)務模型的場景來感知,我們認為這三個東西搞好了就能實現(xiàn)一些智能、智慧的感知,按照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用戶體驗比較好,個性化,這里就是叫多維感知的一站式服務平臺。
目前我們已經梳理了大概200多項服務,還將整合4000項,工作量特別大,剛才跟顧院長聊了,這個智慧城市關鍵是錢從哪出,這個當時是白干的,但是他們通過別的項目給我們一些費用;第二個就是說老百姓關注的分類服務,這個我們按照互聯(lián)網思維就說老百姓最關注什么,我們把它排序,分類服務從政務、生活、健康、教育、衛(wèi)生、文化等等;第三個就是一次注冊可以便捷享受所有的服務,以前各個系統(tǒng)都不是,因為以前項目信息化水平都是比較高的但是也都是信息孤島;第四是創(chuàng)新主動服務的機制,可以跟蹤全部的過程;第五是“三網”融合信息服務,我們還吸引公眾參與社會管理。
下面主要是把這些東西做大,第一個就是優(yōu)化平臺建設;第二個是創(chuàng)新激勵機制,就在我們做的過程中還是發(fā)現(xiàn)很難的,雖然是一把手在那里抓,但是各個部門基本上還是有很多的障礙;第三個就是探索市場化的運營模式,我們現(xiàn)在準備在廈門專門成立一個公司來運營這個東西;第四個呢就是開放惠民平臺帶動信息服務業(yè)的發(fā)展,未來電子政務我覺得都應該從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走向一個開放的平臺,這實際上也是互聯(lián)網公司最成功的一個例子。
整個“I廈門”的目標就是讓老百姓辦事便捷、安全、智能、高效。這里是一些帳號,登陸進去所有的服務都可以,看起來舒服一點??梢杂帽容^智能的搜索功能簡單的搜索出幾個東西,如婦女要做產檢計劃,可以按照時間軸、時間序列來做,根據她的年齡等等。另外安全我們主要是采用數字證書登錄,第二個就是采用普通和高級兩種認證方法來確保它的安全性。舉一個例子,比如說一個孕婦,她要自動感知這個服務,孕婦族和媽媽族,孕婦可能要產檢、媽媽更多的是要推銷、或者說政府一些疫苗和學前教育,如果是有車族,提供的是更多針對他的一些特殊的服務,所以從這個上來說,從個人、家庭、社區(qū)三個維度,我們可以主動推薦各種各樣的服務。另外,我們可以有一個叫做私人搜索“private search”,比如說,我查一個違章查詢,登錄進去,我查到的不是違章的相關信息,而直接能夠告訴我“我違章了多少”,因為我登錄的時候用的是我的實名。這樣的話,所有的信息都有,包括我的車、我有多少物產,這樣我查違章查詢馬上蹦出來就是我的罰款的情況,比如說我查社保,有我的社保情況,包括在線辦事也是一樣的。比如說你要做結婚登記,民政部門有很多,每一個市都有很多登記處,我一打結婚登記他馬上知道我這個人是哪個區(qū)的,所以他直接告訴我應該到那個辦事處去辦這個事,這叫直達,百度搞了一個直達號、有點兒那個意思,包括遇險都可以在網上咨詢。
這個主要解決政府的大數據怎么用、智慧城市怎么做一些落地的東西。這個我們主要總結有三點:第一,政府門戶網站從技術上要創(chuàng)新;第二政府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要通過很多大數據的分析個性化的感知;第三個就是說我們要探索一些新的突破的方法。
總的來說,智慧城市或者信息消費的應用還是非常復雜的,光有技術也不行,所以我們現(xiàn)在正在把自己項目的經驗進行整合。也希望大家多提出批評意見,我就講這么多,不對之處請大家批評,謝謝!
?。▏}注:文章內容未經演講者本人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