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新的形勢下,網絡已經成為網民表達心聲、反映民意的一個重要載體,成為民意直達高層的有效溝通方式。

 
  惠州網絡問政平臺的開通及人氣火爆,說明政府相關部門已學會放低姿態(tài),善于傾聽來自民眾的聲音。人人都有麥克風,不需舉手就能發(fā)言;言論沒有層層過濾。網絡還是民間智慧的集聚地,是發(fā)展良策的策源地。網絡問政議政強大的曝光、監(jiān)督和舉報功能等,影響并改變著政府官員的決策理念和執(zhí)政方式。促使他們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廉潔從政、文明行政。網絡問政議政正在促發(fā)政治生態(tài)的改變。
 
  惠州市相關領導曾就惠州網絡問政平臺作出重要批示并積極帶頭參與,這是對廣大網友的支持和感謝,更折射出市委、市政府吸納民意、匯聚民智的主動與自覺。
 
  近6年來,惠州網絡問政平臺共收到網民有效來信157422封,回復156654封,回復率99.51%;辦結總數156071封,辦結率99.14%。這是一個很可喜的數據,說明惠州并沒有將網絡問政視為作秀,而是提高行政效率,兌現(xiàn)為民服務的承諾。社會生活包羅萬象,網絡問政的平臺很大,雖依然無法窮盡存在的問題,但作用仍不可小視。社會管理的理想狀態(tài),在于每一項公共管理上的疏漏和偏差,都能夠及時得到報道,得到評價,得到回應。為此,惠州正試圖以全媒體融合方式打造社情民意的“大數據庫”,還將完善“陽光信訪”平臺,以信息化推進公開化,整合網絡問政、民生熱線、“掌上信訪”、12345專線電話等民意直通平臺,探索建立“社情民意庫”,健全網上信訪受理、跟蹤、反饋機制,實現(xiàn)信訪事項可查詢、可跟蹤、可督辦、可評價。按照這一設想,屆時問政工作有望進入一個新階段。
 
  網絡問政,風生水起,也在于每一位市民都能夠通過這種常態(tài)化途徑和平臺,及時提出疑問,表達愿望,追問遺漏。筆者希望每一位市民都能夠成為網絡問政的???,發(fā)現(xiàn)身邊的事,從小處著眼,積極“問政”,共建惠州這座和諧之城。在此基礎上,當從網絡問政的社會效應出發(fā),使其成為政府和市民都能夠適應和習慣的社會管理方式,以此激活民主監(jiān)督的外在形式,促成政府與市民的良性互動。
 
  惠州網絡問政平臺應成為惠州社情民意的晴雨表?,F(xiàn)在,雖然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可以參政問政,但畢竟是少數,不能滿足更多市民日益高漲的問政熱情。網絡問政雙向互動的關鍵是政府職能部門妥善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現(xiàn)實、最直接的需求,讓民意表達更充分,讓政策制定更公開,讓政務執(zhí)行更透明,讓政務辦理更便民。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