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江蘇省宿遷市市委書記張新實撰寫的一篇題為“關于宿遷人的行為舉止細節(jié)問題”的文章出現(xiàn)在宿遷市政府網站“網上宿遷”公眾論壇中。此后,這篇文章不僅吸引了全市許多市民和干部跟帖討論,也被全國各大網站和許多報刊轉載,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次月,“網上宿遷”對網站的交流互動欄目進行了重新改版,推出了宿遷市官員集體性博客欄目——“政務之聲”,這在我國的政府網站建設史上尚屬首次。在“政務之聲”創(chuàng)辦的當月,開博的干部領導就達到了32人,吸引了13萬多人次的點擊率。

  市委書記帶頭“開博”

  市委書記張新實是“綠都博客”的締造者,也是主要的推動者。

  張新實同志親自帶頭,長期堅持親自撰寫,從不讓秘書代勞,自己用五筆輸入法敲鍵盤,每天上網半小時到一小時,基本上都是在晚上或中午寫的。平均每月達20多篇,去年3月,張新實書記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十五天中,寫了16篇博文,基本上每天一篇。自2006年11月開通以來20個月,共撰寫各類博文398篇,數(shù)量大,有深度,涉及題材廣泛。市委副書記、市長繆瑞林堅持每天上網,對各級領導撰寫的每篇博客都仔細瀏覽,并留下自己的“腳印”,看見博客里反映什么問題的,通常當時一個電話就打過去,跟部門負責人直接溝通,解決具體問題。

  張新實書記多次在全市干部大會上倡導各級干部上網開博客,鼓勵不分先后,自愿上網,提倡各位干部面向基層、服務發(fā)展,把個人看法表達出來,吸引大家的討論和觀察,接受公眾監(jiān)督,暢通干群之間高效的溝通渠道。通過政府網站的博客平臺,教育引導黨員干部以身作則,影響和帶動廣大市民改變各種不良習慣和行為方式,以和諧的意識精心呵護城市的文明,以城市的文明反哺社會的和諧,積極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社會環(huán)境。

  在市委書記的帶動下,全市幾乎各縣區(qū)、各部門和各單位的一把手、副職領導都紛紛在政府網站上開通了自己的博客。截至目前,宿遷全市已有305名副處級以上干部開通博客,發(fā)表各類文章3100篇,訪問量達370萬人次。

  2007年7月,江蘇省委選派254名全日制本科畢業(yè)生到宿遷農村擔任“村官”。為了給這批大學生“村官”提供一個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的平臺,在大學生“村官”與機關和基層、與干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一道連心橋,“網上宿遷”專門開辟了“大學生村官博客”專欄,受到大學生“村官”們的熱烈歡迎,目前已累計發(fā)表工作生活體會文章1200多篇。

  為了進一步吸引市民對政府工作的興趣,增強與民溝通,活躍政府網站氣氛,“網上宿遷”又于2008年1月開通了“市民博客”,當天就吸引數(shù)十名市民注冊。截止目前,共有438人開通了博客空間,發(fā)表文章2500多篇。市委書記張新實也經常光臨“市民博客”并跟貼,鼓勵大家“多灌水”,以一個普通博友的身份與網民進行交流討論,對他們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個人困難給予鼓勵和支持,對反映的問題及時敦促有關部門予以解決。

  目前,“政務之聲”、“大學生村官”、“市民博客”和由新聞發(fā)言人制度演變而來的“新聞發(fā)言人”博客,共同構成了宿遷市政府網站上最具特色的欄目——“綠都博客”。

  強化制度 規(guī)范“開博”行為

  “綠都博客”在中國首創(chuàng)了領導干部集體開博客的先例,如何加強管理便成為一個大問題。近年來,宿遷市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逐步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制度。

  1、探索推廣上網實名制。

  為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有序、健康的網絡交流環(huán)境,宿遷市積極嘗試實名制上網發(fā)貼和跟貼,要求每位開博者要署實名、留真址,規(guī)定除了遵守法律法規(guī)、不準人身攻擊謾罵、散布黃色淫穢內容外,還必須署實名,寫上聯(lián)系電話。如有一項是假的即有權刪除。涉及咨詢投訴的,可以通過其它渠道,或政府網站“12345咨詢投訴平臺”反映,也可通過“書記、市長信箱”反映。目前,《網上宿遷》“綠都博客”的四個版塊,除了“市民博客”允許前臺用網名昵稱,后臺為實名申請之外,其他開博者的注冊、發(fā)布均為真實姓名。

  2、積極引導規(guī)范開博行為。

  為加強博客管理,促進健康發(fā)展,市委書記張新實于2007年9月親自起草了《政務博客公約》,主要內容有六條:一是絕不用上班時間上網寫博客、發(fā)博文,那是公權私用,占用工作時間。時間有記錄,社會會監(jiān)督。二是絕不用秘書或下屬代勞。寫博是主要談自己的感受感情,提筆代刀味同嚼臘,不真實沒意義。三是不把自己的會議講話、報刊文章等轉載于上。四是博文盡量短小精悍通俗易懂,頁面清新易讀,時時考慮別人的感受和交流的方便。五是不抄襲別人的文章、博文,那涉及知識產權和剽竊成果的糾紛,寧可不寫也不身陷風波。六要經常動動腦動動筆,不讓個人博客頁面閑著,更不要成為垃圾頁面,那寧可撤下也不要貽笑大方。

  3、精心做好維護保障。

  “網上宿遷”作為全國第一家開通領導和市民博客的政府網站,安排專門經費,購置正版博客軟件,在網站首要版面設置了醒目的博客欄目,明確兩名工作人員負責日常技術保障和內容維護,為各位領導和市民博客在上網發(fā)博過程遇到的各種問題提供幫助和服務。

  架起干部與群眾溝通的橋梁

  對于宿遷市開通“綠都博客”的初衷和目的,市委書記張新實曾作過這樣的解釋——“基本出發(fā)點是想通過網絡形式,架起宿遷干部與群眾溝通的橋梁”,“領導干部通過‘博客’這種形式,把近期所做的重點工作,在工作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如何采取措施解決等,通過網絡向廣大群眾講清楚,爭取理解與支持,這是最好的媒體動員,同時,也便于群眾監(jiān)督,‘聽其言、觀其行’。對于關乎人民生活密切的城管、建設、質監(jiān)、衛(wèi)生、教育、勞動、民政、物價等部門的負責同志更應該開博,因為這些部門平時工作難度大,群眾反映的意見多,通過‘博客’架起溝通的橋梁,有利于群眾的理解監(jiān)督,有利于工作開展”。

  關于上網寫博與日常工作的關系,他在2006年11月21日全市領導干部網絡知識學習會上說,“大家要懂、要會、要用網絡,但不能沉湎于網絡,主要精力和時間必須用在抓大事、抓工作、抓發(fā)展上,要集中精力抓‘工業(yè)突破’、‘農業(yè)產業(yè)化’、‘城市化’、‘創(chuàng)業(yè)文化’、‘提高城鄉(xiāng)居民兩大收入’等重點工作,同時《綠都博客》的文章要有真情實感、真切體會,這樣對干部相互之間也是一個交流、提高和啟發(fā)”。

  網絡雖無形無聲,但其作用卻是巨大的。宿遷市在政府網站設立“綠都博客”,拉近了領導群眾之間的距離,拓寬了干群溝通渠道,引發(fā)了思想上的共鳴,促進了社會和諧。通過在網絡上的溝通,實現(xiàn)干部與干部、干部與群眾、群眾與群眾之間的交流不受時間、空間、地域等因素的制約,隨時自由地進行溝通和交流,使干群交流溝通的空間更廣、時間更長、方式更活、效果更好。

  泗陽縣愛園鎮(zhèn)中心小學教師石錦是一個新聞、網絡愛好者,尤其愛上并每天必首看的就是《網上宿遷》及其公眾交互平臺上的“政務之聲”。他對記者表示,“在這里,我們可以讀到市領導的工作感言,可以感受到市委、市政府為宿遷發(fā)展的殫精竭慮之心……有問題可以反映,有看法可以和書記、市長們平等交流,有‘不滿’可以一泄為快。政務之聲,拉近了領導與群眾的距離,‘官員’不用開車下基層了解民意,群眾不用坐車去‘上訪’‘官員’。網上直通車,真好!”。

  談到對“政務之聲”的印象,市地稅局工作人員張行說:“目前領導干部的博客文章越來越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關心、關注的焦點,讓人感覺可親、可近。通過博客也可以了解到領導干部的另一面。‘開博’并非玩物喪志,許多領導干部白天工作很忙,但能抽出晚間和午休的時間在博客上整理自己近來的工作感言和心靈感悟,寥寥幾筆,仍然能夠讓人感受到黨和政府領導心系發(fā)展、心系百姓民生的情懷。”

  目前,《網上宿遷》每天均有數(shù)十條最新博文滾動更新,極大地提高了政府網站的人氣,吸引了百姓市民的關注,探索了網絡輿論宣傳新形式,創(chuàng)新了政府網站應用功能,擴大了政府網站的影響,架起了政府與市民溝通的新橋梁,促進了和諧社會建設。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