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下旬,在新疆政務類微信公眾號影響力排行榜中,“察布查爾微訊”以4.2萬的閱讀總數、1萬多頭條的閱讀數惜敗“最后一公里”及“微烏魯木齊”,蟬聯(lián)當周新疆政務類賬號排行榜的“探花”。作為一個縣級微信公眾平臺,初來乍到的“察布查爾微訊”未滿周歲便連續(xù)在全疆政務類微信公眾號影響力排行榜中擠入前三甲,這不僅是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在全疆影響力提升的有力證明,同時也說明了網絡正成為該縣乃至州黨委、政府“問政于民”、民眾“問政于政”的平臺,政府與民眾之間雙向良性互動的作用逐步凸顯。
網絡成為民眾表達訴求的平臺
1月12日,記者采訪了“察布查爾微訊”平臺的工作人員張濤。他告訴記者,“察布查爾微訊”于去年年初注冊成立,現(xiàn)有近萬名粉絲關注,累計推送信息3500次左右,共發(fā)布信息2000余條。作為官方微信平臺,“察布查爾微訊”實時發(fā)布縣委、政府的各項政策及各族群眾關注度較高的熱點問題。
近年來,隨著網絡問政的興起,政府微信公眾號和政務微博已日益成為伊犁州直各族群眾反映問題、匯集網絡民意的平臺,也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傾聽網絡民意、解決問題的平臺。在“察布查爾微訊”平臺上,記者看到,不少網民通過這里反映訴求,大到征地、拆遷,小至巷口的路燈壞掉、暖氣不熱等,似乎對網民而言,直接通過網絡反饋給政府,解決問題的效率更高。
日前,網民“笑客”在“察布查爾微訊”上留言稱家里的暖氣不熱,張濤等人接收這一訊息后,立即對他進行了回復,并留下了相關部門的聯(lián)系電話。當“笑客”與相關部門聯(lián)絡后,他所反映的問題并未及時得到解決,他將這一結果再次反饋給“察布查爾微訊”。這次張濤等人將“笑客”所反映的問題轉入到該縣“民生110”系統(tǒng),并由該縣“民生110”督查科工作人員反映給縣委主管領導。次日,讓網民“笑客”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察布查爾縣副縣長欒建江及住建局相關領導親自帶領維修人員到“笑客”家中進行檢修。“笑客”反映的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
記者在新浪及騰訊“察布查爾發(fā)布”的微博頁面上看到,對于網民反映的相關問題,察布查爾縣官方微博均能及時有效地進行回復和解答。由此可以看出,網絡正成為州直各族群眾表達訴求的一個最有效的平臺,各族群眾對網絡問政寄予的希望也越來越大。
州黨委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工作人員孔令海告訴記者,隨著網絡的普及,各族群眾通過網絡維權的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我州的官方政務微博及“伊犁零距離”等官方微信平臺上,每天平均有2條反映群眾訴求的帖子。接到這樣的訊息后,他們會及時下達至各縣市、部門,并要求他們在兩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對于涉及群眾利益的重大問題,州網信辦將向相關縣市、部門印發(fā)《網絡輿情告知函》,并要求其在第一時間應對處置。
自2014年以來,州網信辦先后印發(fā)《網絡輿情告知函》20期,向州黨委、政府領導報送《網絡輿情參考》32期、《輿情摘報》25期。妥善協(xié)調處理了“伊寧市公務員醉酒打人”、“伊寧市面便宜羊肉馬肉不要買的謠言”等涉及土地征遷、環(huán)境保護、民族宗教、房產、民生等方面的熱點、難點問題。
官方公眾平臺可為輿論正本清源
記者走訪了解到,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的各種元素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群眾的各種利益訴求沉浮于浩渺的網絡世界,除個別別有用心的炒作之外,絕大多數群眾都是為了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或者對于執(zhí)政和社會管理中的一些想法和建議。相較其他途徑而言,網絡的優(yōu)勢更加明顯。
對此,孔令海感觸頗深:“在自媒體時代,每個人手中都握有一個麥克風,隨時可以為自己發(fā)聲?!弊悦襟w時代的到來,在方便公眾對官員及社會事務進行管理監(jiān)督的同時,也加大了政府對網絡信息管理的難度。當謠言在網絡上四處散播時,政府公眾平臺便可適時以政府的名義發(fā)布事實真相,震懾不法分子,安定民心,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對此,“察布查爾微訊”便有值得州直各縣市借鑒之處。去年12月初,針對當時出現(xiàn)的“縣委、政府主要領導都要調走了”、“招投標不走程序,都是虛的”、“工程項目收好處費、吃回扣”等謠言,察布查爾縣委、政府主動發(fā)聲亮劍,從客觀事實出發(fā),正面澄清、駁斥,12月1日至5日,“察布查爾微訊”5天連發(fā)《用事實說話》、《廣場白楊樹不能承受的風水之重》、《讓謠言止于自己》、《向頑疾開刀》、《治“霾”不等風來》等7篇文章,駁斥謠言,以正視聽、肅風紀。“察布查爾微訊”這樣發(fā)聲:對待謠言,一味遷就忍讓只會讓別有用心的人得寸進尺,害怕觸及只能讓謠言進一步擴散。最有效的防御就是進攻,用事實真相打破謠言,讓謠言接受真相之光的炙烤,扯下造謠生事者最后的“遮羞布”。
細看近年來我州政務微博、官方微信等官方網絡平臺的發(fā)展變化,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網絡正逐步成為政府執(zhí)政的一個新平臺,利用網絡進行社會管理可以最直接有效、最廣泛地聯(lián)系群眾,達到溝通民意、了解民情、解決問題的目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州直和中央、自治區(qū)駐伊單位共建立新浪、騰訊官方微博賬號486個,同時建立微信公眾賬號近百個。
我州外宣辦主辦的微博“伊犁發(fā)布”從注冊之日起便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2012年,新源縣境內發(fā)生地震時,“伊犁發(fā)布”第一時間發(fā)布了災情和救災情況以及當年伊犁河谷發(fā)生的雪災,公眾從“伊犁發(fā)布”上能了解到最及時的訊息,甚至一些媒體需要的素材也是從“伊犁發(fā)布”直接選取。截至目前,“伊犁發(fā)布”的粉絲已達7萬余人,發(fā)布微博4600余條。
以“權威式”帶動“微服式”
2011年3月,正值全國兩會前夕,騰訊網宣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qū)黨委書記張春賢實名微博落戶該網,引起了全國廣大網民的極大關注。此后十幾天時間里,張春賢的微博粉絲激增到數十萬人,張春賢也因此被當時的媒體稱為國內“微博史上最高級別官員”。
“開通微博,主要是想加強與廣大網民朋友的互動,了解全國各地網民對新疆民生方面的建議、意見,攜手同行,給力新疆!”在回應網民時,張春賢曾這樣表示。
讓伊犁人民欣喜的是,州黨委書記黃三平也分別在騰訊和新浪微博注冊了賬號并進行了實名認證。截至目前,黃三平的騰訊微博擁有粉絲105萬余人,累計發(fā)布微博38000余條。而在新浪微博上,黃三平也擁有43萬余名粉絲,累計發(fā)布微博5600余條。
對于網民反映的問題和訴求,黃三平從不回避。大到伊寧市民呼聲最強烈的臭味問題,小到個人討薪、看病,黃三平均會轉發(fā)回復,協(xié)調相關部門予以解決處理。對于市民反映的臭味擾民問題,黃三平1月13日在新浪微博轉發(fā)網友“西北往西”的微博并回復:“川寧藥業(yè)帶來的外部不環(huán)保問題,已經引起共鳴和各界關注,伊犁州和伊寧市兩年前就著力推進企業(yè)采取研發(fā)、引進、加快新的國內外最先進的工藝、流程、設備的改造。2014年組織了國際研討,組團考察,啟動了工藝,2015年可以完工,基本解決問題。歷史已經形成,需要用時解決,我們共同努力?!睍浀倪@番話,被市民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轉發(fā),在為書記聽民聲、解民意這一“接地氣”的舉動點贊的同時,也表達了對解決臭味問題的期待。網民“我是我家李仁”說:“都有一顆愛伊寧的心,愛之深,責之切,我們相信你書記,期待今年能解決這個困擾我們市民的大難題?!?/div>
責任編輯:admin
1月15日,州、市黨委、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并約見企業(yè)法人,會上明確環(huán)保優(yōu)先原則,對川寧藥業(yè)發(fā)出最后通牒,寧要藍天綠水,不要GDP增長。并要求該企業(yè)按照環(huán)保要求逐步安全限產乃至停產進行整改,如果在限產期間仍然出現(xiàn)臭味擾民,將對其啟動停產整頓措施。
從這些實例中不難發(fā)現(xiàn),網絡已日益成為政府和民眾雙向互動的平臺,且正向以“權威式”的官方公眾平臺帶動“微服式”的官員實名認證方向發(fā)展。網絡問政不僅僅是官員的個人行為,建立健全“權威式”為主、“微服式”為輔的網絡問政模式很有必要,應著力打造以政府部門為主體進行網絡問政的“權威式”模式,按照一定的周期處理、解答網民問題,科學設置網絡咨詢、投訴舉報、建言獻策等平臺,建立健全各項規(guī)章制度,保證其長效運行,使民眾能夠有序、有效地參政議政。同時作為補充,還要適度合理地建立以官員個人為主體進行網絡問政的“微服式”模式,以個人名義傾聽民聲、洞察民意。
近年來,伊犁州不斷加強政府網站建設,完善和強化政府網站政務公開、在線辦事、網民互動三大功能。截至目前,州直均建立了門戶網站,政府門戶網站覆蓋率達100%,公務人員實名認證微博3700余個,“領導信箱”、“電子政務大廳”、“辦事指南”等互動欄目均已建立,拉近政府與民眾距離的“伊犁零距離”、“新源零距離”等官方微信平臺已投入運營。
網絡問政還需相應的制度支撐
“網絡問政是群眾‘問事于政府’與政府‘問計于人民’的有機統(tǒng)一,然而目前的公眾信息網、政務微博等更多網絡問政平臺發(fā)揮的還是信息發(fā)布作用,在與網民互動及解決具體問題方面還有許多需要改進之處,與網民的期待存在著一定的距離。網絡問政平臺真正發(fā)揮實效還需要相關制度來支撐,才能真正讓網絡問政平臺成為‘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通’的有效渠道,實現(xiàn)政府和群眾雙向的良性互動機制?!敝菡娮诱辙k公室副主任安衛(wèi)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安衛(wèi)岷認為,網絡問政受熱捧,從另一方面體現(xiàn)出公眾對于政府職能部門的信息需求,同時他們也希望能通過網絡使自己反映的問題被領導關注并得以解決。而目前網絡問政存在的最大問題便是百姓有“問”,而政府未必有“答”,而這里所說的“答”并非是對群眾的訴求置之不理,而是由于管理主體不明確,缺少體制、機制來支撐,群眾反映的問題不一定能及時得到解決,因此所交付的答卷群眾并非都滿意。網絡問政效果如何,最終還要回歸至群眾所反映的問題是否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而要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復,必定要明確網絡問政的管理主體,需要配套的機制和相關的制度來支撐,否則網絡問政也將流于形式。
安衛(wèi)岷告訴記者,州政府電子政務辦公室每年都會從政府門戶網站及相關網絡平臺上收集到群眾反饋的信息和訴求,而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和歸類的專業(yè)人員和配套機制,目前仍然是網絡問政平臺需要填補的空白。
對此,安衛(wèi)岷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網絡問政可將伊犁州的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吸納進來,充當為民眾解決訴求的顧問。就他們而言,還可以通過網絡問政平臺收集到公眾關注度高的熱點問題,了解他們的訴求,并將其中的可行性信息納入到自己的議案和提案中,這樣既豐富了代表、委員們的信息來源,也更能代表群眾的呼聲。同時,代表、委員將群眾訴求通過議案和提案的形式表達出來,有利于我州相關政策、法規(guī)的完善,一定程度上也會對職能部門起到督促作用。
伊犁的網絡問政已然起步,但若要蔚然成風且大見成效,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免責聲明:除非特別注明,國脈電子政務網所載內容及圖片來源于互聯(lián)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關注國脈電子政務網,政府CIO的思想陣地與交流平臺,5000位政府CIO在這里讀懂“互聯(lián)網+政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