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茂名日報》、《茂名晚報》開設“網絡問政平臺回復摘選”專欄,網友反映的破舊電話亭影響城市形象、市民公園設施遭損壞等問題得到相關部門回復。從局長信箱、電臺“民聲熱線”、12345行政服務投訴熱線到去年12月的書記市長網友座談會,再到當前反響熱烈的網絡問政,我市的問政方式越來越多元化。但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問政,都不應該是單方面的“問”或者“答”,而應該是政府與群眾的相互溝通交流,并最終指向將解決措施落到實處。值得高興的是,本屆黨委政府大力督促各部門觸網,各部門真抓實干,將問政施政落到實處,大膽上報刊登,值得點贊。
為網絡問政促進執(zhí)政理念的轉變點贊?;ヂ?lián)網作為個人、民間組織之外的第三種社會力量,正改變著傳統(tǒng)的“強政府弱社會”格局,尤其是日益發(fā)展的微博微信,已經成為政府轉型的重大社會推動力。但網絡問政不能是姿態(tài)性的,更不能成為走秀臺。從目前我市逐漸加大密度刊登網絡問政成果來看,筆者認為政府在“加強互聯(lián)網思維”工作上正在爭取突破,正在提升網絡問政在傳統(tǒng)執(zhí)政理念中的地位,將網絡問政作為“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心”的一個重要平臺,正在為互動不足的官民關系奮力補課。這樣的進步,筆者為其點贊。
為網絡問政緊緊圍繞服務為民的核心點贊。收集民意,是網絡問政的一個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奮斗目標?!倍@個“美好向往”不是開開會談談話就能了解的,其更需要我們的領導干部沉下身到群眾中去收集。廣大網民分布于社會各個階層,毫無疑問,通過網絡問政能夠更廣泛、更清晰地傾聽民意、了解訴求,讓群眾和政府雙方“摸得著、喊得應、對得話”。正是觸網之后的“聽民意、系民心、解民憂”,市區(qū)車輛保管站不收費了,新公交線路開通了,交通燈指示更人性化了,車輛違停也講清楚了……網民反映的民生問題得到了相關部門的積極響應。因此,筆者要為其再點贊。
為網絡問政營造清朗網絡空間點贊。借助網絡問政平臺,網民向政府建言獻策,反映民生民情,但網絡的開放性和隱蔽性讓一些不負責任的人找到了“宣泄場”。這部分人發(fā)言隨意、片面、不加約束,甚至發(fā)表不實言論、攻擊他人,嚴重影響了網絡民意表達的真實性和網絡問政的有效性。今年以來,為使網絡問政能夠傾聽群眾真實聲音,我市互聯(lián)網管理頻頻使出重拳。如今,各部門大膽觸網,部門網絡發(fā)言人敢于發(fā)言、積極發(fā)言、敢于與民溝通,讓謠言及時被澄清,困難盡快被解決,糾紛快速被調解,雙方初步實現(xiàn)有效的良性互動,讓別有用心之人無可挑剔,營造了清朗的網絡空間。目前,本地網壇正逐漸從大事小事找書記市長,回歸到有事找部門的正常軌道上。因此,筆者要為網絡問政促進官民互動,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再點一個贊。
誠然,“網絡問政”不可能解決所有現(xiàn)實中的問題。但它有助于改善官民溝通,減少隔閡和誤判,減少官民摩擦,避免各方以偏概全、求全責備等問題。因此,“網絡問政”不能急于求成,政府需要珍惜網民的期待和耐心,網民對政府也要有一個理性的評價,對于政府的任何一次進步不妨給予掌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