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許多傳統(tǒng)企業(yè)部門面對“互聯網+”沖擊露出迷茫表情時,地方政府與互聯網巨頭合作,力推電子政務,建設數字政府,卻是如火如荼。一些互聯網巨頭共同啟動“互聯網+城市服務”戰(zhàn)略,聯合為各地政府提供“智慧城市”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政府通過接入“城市服務”平臺,打造手機上的“市民之家”,可以更加高效、便捷的為居民提供公共服務。目前,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寧波、南昌、青島、太原等首批12個城市已正式上線。
廣州市民辦理各項市政服務,可以不再排隊了,隨時隨地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就可搞定。日前,廣州的“城市服務”在支付寶錢包、微博和手機淘寶正式上線。包括車輛違法查詢、生活繳費、違章提醒、出入境查詢、快撤理賠、理賠點查詢、羊城通充值、實時路況、駕駛證信息、機動車信息、戶政業(yè)務排隊情況、戶政業(yè)務查詢在內的12項業(yè)務,支持在手機上預約或辦理。
動動手指就可以搞掂那么多服務,從此再也不用舟車勞頓去政務辦事大廳排隊辦理,想想都醉了。截至2014年底,廣州市汽車保有量約270萬輛,廣州每年出入境旅客近1000萬人次。僅這兩項便民服務,就可以讓數以百萬計的市民受益,足見“互聯網+政務”降低社會成本的便民意義。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數據,截至2014年底,中國網民規(guī)模已達6.49億人,其中,手機網民的規(guī)模達到5.57億人。通過手機和互聯網提供與獲取各項服務,成為越來越主流的方式。適應這一大趨勢,為市民提供更多的、更便利的服務,是政務未來的主攻方向。
深化“互聯網+政務”,一要拓展電子政務服務范圍:普通公民與政府打交道,主要包括公安、工商、民政、醫(yī)療、教育、人社、計生、衛(wèi)生等部門,有許多服務是可以通過資源整合、信息共享、提交上線,讓普通公民在家就可以辦理;二要提升電子政務服務質量,讓電子政務質量更優(yōu)、服務更佳,基于公眾體驗的電子政務服務,在服務質量上當精益求精、進無止境;三要注重信息保護與資料安全。安全與隱私是困擾互聯網社會的大隱患,也是公眾是否采用網絡服務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電子政務要更加注重公眾信息安全保護。
必須提醒的是:電子政務發(fā)展切莫顧此失彼。要知道,社會上還有“互聯網棄兒”,他們要么難以獲得互聯網資源,要么存在技術鴻溝,不懂使用,如老年人,這需要政府既要發(fā)展電子政務,還要搞好線下服務,實現無縫覆蓋,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方稱至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