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球信息化正在朝著高端方向發(fā)展,主要特征是在數字化和網絡化基礎上,智能化正粉墨登場:企業(yè)的經營模式被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fā)生深刻變革。O2O、分享經濟、跨界整合等諸多新的經營模式以及移動出行、互聯網金融、移動醫(yī)療等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有可能會顛覆傳統(tǒng)的企業(yè)概念、社會生活內涵、政府治理方式等,進而重構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系模式。

 
  政府用傳統(tǒng)的報紙、廣播、電視等手段來宣傳政策法規(guī)正被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取代,政府用實體手段提供服務和管理也讓位于互聯網服務與管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政府若要實現華麗“轉身”,就必須依賴大數據支持,打破現有的數據分割體制,構建共享平臺,實現政府流程的再造。
 
  互聯網改變了政府治理環(huán)境
 
  首先,政府公共服務外部性被賦予新的內涵。按照傳統(tǒng)公共管理的理論,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是政府的基本責任和職能,因為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如路燈、燈塔,任何人都是可以使用的)。這是公共管理理論長期堅持的基本觀點,也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稅收理論的基礎。但現在,在互聯網的發(fā)展過程中,一些網絡平臺,諸如百度、谷歌盡管是私人公司創(chuàng)辦的,但任何人都可以上網搜索和使用,并不必為此付費。擁有數億用戶的微信也是免費提供的,它甚至成為當今人們交流的主要方式。
 
  由此要問,在這些領域,公共與私人公共服務的邊界在哪里?谷歌、百度以及微信為什么可以具有外部性?微信中形成的社交群體,通常被人們視為社會組織形態(tài),人們之間互換信息、提供服務,也呈現出了外部性。在這里,政府、企業(yè)和社會的邊界變得不是清晰了,而是模糊了。在模糊的基礎上,重新界定它們之間的關系和職能預示著公共管理、市場管理和社會治理方式方法及其理論都將發(fā)生革命性的進步。
 
  其次,組織方式日趨平臺化。著名企業(yè)家史玉柱曾提出:“在我看來,未來公司就是一個平臺,公司組成的大平臺,然后讓很多小的團隊在上面跑,誰跑贏了誰就成功了?!币徽Z道破公司的平臺化趨勢。
 
  進入新世紀以來,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社交網絡、傳感器網絡以及企業(yè)、學術部門、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儲存了巨大的數據,那里面有人、有時間、有地點、有事物、有事件,國際國內,古往今來,彼此之間還相互關聯。大數據每年以6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在數據儲存和處理能力不斷提升的同時,計算機的各種認知能力不斷擴張,如觸覺、視覺等,它將與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一同發(fā)展,并與人類互動。
 
  過去人類通過個體和集體以及傳統(tǒng)的通訊方式建立的市場體系正在發(fā)生變化,互聯網改變了市場的外部場景和內部認知系統(tǒng),隨身不離的手機已經成為人類認知系統(tǒng)的延伸。
 
  社會學家曼紐爾·卡斯特預見到了“網絡企業(yè)”的出現對就業(yè)、工作方式的影響。他寫道,“網絡建構了我們社會的新社會形態(tài),而網絡化邏輯的擴散實質性地改變了生產、經驗、權力與文化過程中的操作和結果”。
 
  未來“網絡政府”的出現也不是沒有可能,在社交網絡基礎上的政府,也需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來創(chuàng)新治理模式和服務供給方式。政府將主動公開信息與市場社會分享,激發(fā)企業(yè)和居民的積極參與,努力建設“開放和分享型政府”。
 
  互聯網環(huán)境下的政府流程再造
 
  第一,適應互聯網環(huán)境的決策模式?;ヂ摼W時代,消費者消息靈通、選擇空間大、消費需求苛刻,加上企業(yè)之間競爭激烈,這就要求企業(yè)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和便利?!皵底执蚣佟痹谠S多國家已經成為政府治理的重要手段,并成為政府治理的重要目標?!皵底执蚣佟背晒Φ毓?jié)省了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美國醫(yī)療系統(tǒng)在這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探索。數字技術的發(fā)展與成熟,正在改變人們原有的消費需求模式。數字時代的新消費模式正在打破原有的舊模式。這是當前認識互聯網對政府決策影響的前提。
 
  第二,應對互聯網環(huán)境的“馬背原則”。政府角色是互聯網時代的角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政府角色?;ヂ摼W時代,政府是要給互聯網立規(guī)矩。問題恰恰在于,網絡企業(yè)的發(fā)展速度遠遠快于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變化,以過去規(guī)避風險的經驗來約束未來的行為,在傳統(tǒng)社會往往是可行的,特別是在那些不流動和變化緩慢的社會中是可以的,但在互聯網時代卻不適應。政府決策如果在“馬背原則”下實施,可能會比傳統(tǒng)意義上的決策實施更加奏效。
 
  “馬背原則”講的是在美國許多西部大片中看到的情景:騎在馬背上的牛仔將馬勒住,對周邊情景進行一番觀察,好決定下一步的行動,因為他處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中。對于迅速變化的互聯網、消費者以及企業(yè)來說,政府要想使自己的政策奏效,就必須成為馬隊中的一員,而不是臨時叫來救火的“消防隊”。許多新事物、新業(yè)態(tài),與其馬上規(guī)范,不如給它們一個發(fā)育的時間和空間,待趨勢明了再做決策,豈不更好?
 
  第三,構建互享信息、互信互利的合作平臺。在互聯網時代,政府部門必須建立一個為自己決策服務的,目的在于尋求更好決策方法的超級大數據系統(tǒng)。把層級節(jié)制的政府決策轉變成無縫隙的決策過程,需要尋求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一整套不同的組織原則,即政府流程“再造”,通過“再造”使決策機制充滿新的活力,這是適應新形勢的強有力工具。
 
  當前我國搭建統(tǒng)一數據平臺的關鍵問題是,政府各部門、各地區(qū)之間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大數據在當前遇到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體制機制問題。國家治理體系依賴于制度建設,應當從制度建設入手來重構政府、市場、社會之間的互動與協同治理體系。
 
  要緊緊圍繞“透明、參與、協同”的原則來完善制度體系和政府的治理水平,提高企業(yè)信息的開放水平和全社會的參與水平。政府應當更加關注信息公平、共享,保護民眾的參與,同時加強企業(yè)和民眾的合作,以此打破行政壁壘,轉變干部作風,建立開放共享的服務型政府和政府治理與服務平臺。
 
  原標題:互聯網呼喚開放型政府
  作者: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教授 丁元竹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