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IBM前瞻性地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業(yè)界反應不一。

 
  但不管怎樣,現實是:無論是社會治理還是企業(yè)運營或者民眾生活,“智慧”已經無處不在。其普及速度之快,想必最為激進的市場分析者也會大跌眼鏡。這得益于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飛速發(fā)展。
 
  “智慧”的愿景是科學有效地輔助解決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發(fā)展的問題,比如能源緊缺、環(huán)境污染、交通擁堵、以及食品安全等社會問題,因此城市成了“智慧”最直接的也是最理想的載體。
 
  以人為本
 
  建設智慧城市,轉變城市發(fā)展方式、提升城市發(fā)展質量已經成為共識。智慧城市建設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現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新路徑,也是落實國家新型城鎮(zhèn)化發(fā)展戰(zhàn)略、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促進城市發(fā)展方式轉型升級的系統工程。正如長沙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張迎春在“華為中國生態(tài)伙伴大會2017”智慧城市分論壇的活動中指出,長沙已經進入開放崛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我們需要以智慧城市建設來提高民眾幸福感和城市競爭力。
 
  2017年2月1日,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fā)《智慧長沙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2016-2020)》,對未來五年智慧長沙發(fā)展的發(fā)展目標、總體架構、主要任務、重點工程和實施步驟等進行了全面部署安排。
 
  根據該總體規(guī)劃,到2020年,長沙的信息化水平進入全國領先行列,智慧化應用覆蓋經濟社會各個層面,智慧經濟成為經濟的主要形態(tài),智慧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城市全面實現智能化運行,信息化總指數達到90,建成信息化促進“兩型產業(yè)”發(fā)展的先行城市、三網融合網絡覆蓋城鄉(xiāng)的互聯城市、電子商務與數字文化繁榮的活力城市、智能化管理與高效政務的服務城市、數字化信用與信息安全的可信城市,著力把長沙打造成中西部地區(qū)智慧之都、兩型之都、創(chuàng)新之都、綠色之都。
 
  在我國,智慧城市已經從試點進入大規(guī)模建設和推廣階段,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在建智慧城市數量大大小小已經超過600個。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正式提出“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之前建設智慧城市主要希望以技術手段解決城市管理的問題,可以說是技術至上,同時也缺乏統一的指導原則。而新型智慧城市則以城市發(fā)展需求為導向,解決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問題,要以人為本,突出為民、便民、惠民。
 
  中國智慧城市發(fā)展研究中心秘書長單志廣指出: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在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也存在“高投入、高技術、高風險”和“低效能和低收益”的問題,為此,應避免智慧城市建設步入誤區(qū)。單志廣認為,建設新型智慧城市首先要有新型的政策機制,使得城市的管理體制、治理結構、公共服務方式以及產業(yè)的布局更加合理優(yōu)化和透明高效。
 
  華為企業(yè)BG中國區(qū)副總裁楊萍也表示,智慧城市是一個巨系統工程,涉及的領域和涵蓋的內容眾多,其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個統一的原則和思路。
 
  楊萍舉了一個智慧醫(yī)療的例子。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鄭州實力最強的一家醫(yī)院,幾年前與華為合作建成全國第一個數據交互視訊會議雙驅動的、覆蓋全省地縣市以及鄉(xiāng)鎮(zhèn)500多家醫(yī)院的遠程醫(yī)療綜合服務平臺?;谶@樣一個平臺,2016年總共在線會診疑難病例近3萬例,遠程??茣\超過12萬例,每天會診量是150例,有效緩解了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擁擠就醫(yī)的情況,使得常見病患者更多的留在了基層醫(yī)院,這使得那些高專業(yè)醫(yī)療水平的醫(yī)生把他的時間和精力能夠放到更需要他們的疑難危重病人。上線近三年,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常見病患者下降10%,疑難危重病患者占比上升到58%,難度較大的三四級手術占比上升到71%。
 
  “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民生服務上的改善,這才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訴求。所以,為人為本是智慧城市建設的不能偏離的原則和主線。”楊萍說。
 
  政務為先
 
  的確,智慧城市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從何處突破是建設者普遍思考的一個問題。
 
  新加坡是當今世界上綜合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經濟體,也是城市智慧化水平最高的一個國家之一。2006年,新加坡啟動了一個為期10年的智慧城市計劃——“智慧國2015”。2014年,新加坡又推出一個10年計劃——“智慧國家2025”。
 
  仔細研究我們會發(fā)現,新加坡每一次大的智慧城市規(guī)劃都有一個重頭戲,那就是電子政務。從整合政府2010(iGov2010)到電子政府2015(eGov2015),無一不是如此。在新加坡,無論是網上納稅、辦理移民等日常事務,還是在公眾反饋平臺上發(fā)表看法,甚至直接給議員們寫信反映問題,都可以通過電子政務系統完成。
 
  政務先行,并以此為突破,輻射和帶動其他領域的智慧化,這是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設的寶貴經驗。
 
  政務是最能體現智慧城市以人為本這一原則的領域,是信息惠民的主戰(zhàn)場。統籌發(fā)展電子政務,分級分類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也是我們國家建設智慧城市的主流思路?!丁笆濉眹倚畔⒒?guī)劃》提出要打破信息壁壘和“孤島”,構建統一高效、互聯互通、安全可靠的國家數據資源體系,打通各部門信息系統,推動信息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共用。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等信息惠民工程,加快推進公共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等有關電子政務方面的具體措施和目標。
 
  四川久遠銀海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民政行業(yè)部產品總監(jiān)趙周全在“華為中國生態(tài)伙伴大會2017”政府分論壇上說:“企業(yè)和民眾經常在想:政府的服務渠道能不能多一些?辦事效率能不能高一些?可不可以實現全市通辦?我們能不能出現及時辦結?能不能一個材料我只提交一次?而政府部門也在想:來大廳辦事的人能不能再少一些?群眾的滿意度能不能再提高一些?數據的效能能不能發(fā)揮得更充分一些?所以說,政務信息化和智慧化的需求是迫切的?!?/div>
 
  但是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中心陶勇教授指出了這樣一個現實:“先期以項目為中心、以部門為主體、以單一職能活動為主線、以提高效率為目標而推進實施組織電子政務建設在提高了政務部門的行政效率的同時,造成分散化、區(qū)域化、碎片化等問題。當前電子政務建設將進入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無縫集成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新階段,堅持集約化、效能化、整體化建設模式,以更好支撐治國理政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彼ㄗh,我國電子政務信息化的建設,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先進的創(chuàng)新技術與政府領域知識相結合;技術能力、組織能力與業(yè)務能力相匹配;從政府的角度去看技術,不懂才能不同,有角度才有價值。
 
  從技術層面看,政務云是未來電子政務的必然趨勢。華為IT產品管理部部長劉慈認為,政務云的最大價值在于它能實現政務數據的開放與共享。他說:“政府開始向服務型政府轉型這需要它提供更多的服務來服務民生,所以政務中有越來越多的垂直業(yè)務開始向政務云遷移,形成了一個‘大政務,小物管’的格局。未來政府一定會向以人為本和共治型政府轉變,政府會越來越多地開放數據,建設平臺,把產業(yè)加進來,一起對城市的經濟做出貢獻,一起服務民生。在共治型政府這個階段,政府和產業(yè)數據交雜,政務云慢慢發(fā)展成了城市云,從而與智慧城市融為一體?!?/div>
責任編輯:admin

關注國脈電子政務網,政府CIO的思想陣地與交流平臺,5000位政府CIO在這里讀懂“互聯網+政務”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