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鄱陽縣以民意調查為切入點,對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進行了積極探索??偨Y以往的做法,我們深切感受到,要做好民意調查,堅持公開是基礎,創(chuàng)新方法是關鍵,對象廣泛是重點,結果公正是根本。
向群眾交一份“成績報告單”,體現(xiàn)透明度。公開是民意調查的前提。領導班子應重點公開決策決定情況、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年度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干部選拔任用情況等。領導干部應公開負責的工作,讓群眾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公開工作思路、工作措施、身體力行抓落實的情況,讓群眾知道你是怎么做的;公開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與民生密切相關的重點項目建設情況,讓群眾知道你做得怎么樣。在公開方式上,可通過報紙、網絡、電視、黑板報、公示欄、述職述廉等形式和渠道,通過公開,接受民意的評判。
為民聲開一條“綠色通行道”,體現(xiàn)參與度。在過去的民意調查中,“有民意無渠道”和“有渠道無民意”的現(xiàn)象比較突出。為解決“有民意無渠道”問題,鄱陽縣注重針對不同群體創(chuàng)新民意表達載體,針對當前網絡不斷普及、網民日益增多的現(xiàn)象,實行網絡調查,在政府網站開設“民意調查專欄”;針對干部“工作圈調查”較多、“生活圈調查”較少的現(xiàn)象,在干部居住區(qū)設立“征求意見箱”。為解決“有渠道無民意”問題,針對集中測評時出現(xiàn)“跟風票”現(xiàn)象,一改過去當場填寫的做法,讓參加測評的群眾帶回去單獨填寫,在規(guī)定時間內投進指定票箱。
對民意收一次“社會立體聲”,體現(xiàn)相關度。在調查對象上,除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分管領導的意見,征求紀檢、審計、統(tǒng)計等部門的建議外,還十分注重傾聽與干部工作相關度較高對象的聲音。比如,考察公安部門的干部,就征求法院、檢察院等部門的意見和建議;考察計生系統(tǒng)的干部,就征求計生服務對象的意見;考察開放型經濟一線的干部,就征求外來客商或企業(yè)界代表的意見。一般性調查與相關度的結合,實現(xiàn)了廣泛性與代表性的有機統(tǒng)一。
給民評畫一張“分析解剖圖”,體現(xiàn)準確度。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最根本的是立足實際,認真解讀民意,準確運用調查結果。當民意調查與績效考核相一致時,如果均為“優(yōu)秀”的干部,提拔重用;均為“一般”的干部,談話提醒;均為“差”的干部,免職或調崗。當民意調查與績效考核不一致時,對工作突出、得票卻較少的處在矛盾一線的干部,安慰打氣、幫助提高;對政績平平、得票卻較多的“和事老”,提醒督促、繼續(xù)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