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網絡傳播進入新階段
年終之際,當我們對2008年中國網絡傳播和中國網絡媒體的重要事件進行盤點時,首先需要從宏觀的角度把握整體發(fā)展的特點。
回顧三年前,中國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在2005年全面進入Web2.0階段,此后不僅各類Web2.0網站風起云涌,而且新聞網站、門戶網站亦全面開拓Web2.0應用。當年,中國互聯(lián)網發(fā)展的兩個重要數據具有指標意義:截止到2005年6月30日,中國網民總數突破一億,達到1億零3百萬;寬帶上網人數首次超過網民的一半,達到5300萬人。(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CNNIC第16次調查數據)
經過三年的發(fā)展,中國網民的數量及寬帶用戶的數量在2008年雙雙成為世界第一:截至到2008年6月30日,中國網民達到2.53億,寬帶網民數達到2.14億人,網民中接入寬帶的比例已高達84.7%。(CNNIC第22次調查數據)
按照韓國《朝鮮日報》的說法,2008年中國已“正式成為Web2.0強國”,成為“Web2.0新強者”,甚至“中國走在了美國前面”。該報記者在報道中寫道:“通常人們認為,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在IT產業(yè)上是落后國家。但是在新一代的網絡環(huán)境如網絡游戲、網上社區(qū)、網絡通訊等方面,中國憑借眾多網友的積極參與和相互推動走在了發(fā)達國家的前面。”
本文提出中國網絡傳播在2008年又進入一個新階段,最主要的標志是Web1.0和Web2.0已全面、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中國網絡媒體在整個傳播格局中已無可置疑地成長為媒體巨人。這里的Web1.0指的是網絡媒體以自身具有公信力、影響力的平臺進行的大眾傳播;這里的Web2.0指的是網絡媒體構建起了一個“參與式結構”,讓廣大網民能夠輕而易舉參與其中進行互動與溝通、貢獻與分享等活動。中國網絡媒體作為新聞和信息的傳播者,各類網上服務的提供者,網民廣泛參與的組織者,2008年在平臺創(chuàng)新、產品創(chuàng)新、策劃創(chuàng)新三方面下大功夫,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報道和主題宣傳中使傳播水平更上了一層樓。
二、網絡媒體成為黨和政府與民眾溝通的重要平臺
中國網絡媒體,特別是新聞網站擔負著黨和政府與民眾溝通重要平臺的作用。在這方面,年內最有代表性的事例是:胡錦濤總書記于6月20日上午到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之際專門來到人民網,通過《強國論壇》同網友在線交流。胡錦濤說:“網友們提出的一些建議、意見,我們是非常關注的。我們強調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因此做事情、做決策,都需要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通過互聯(lián)網來了解民情、匯聚民智,也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北M管胡錦濤與網友的對話時間短暫,但對執(zhí)政黨來說意義非同一般。說到底,這是一個善待互聯(lián)網、善用互聯(lián)網、善管互聯(lián)網的關鍵問題。不僅廣大網民紛紛叫好,而且新聞媒體也紛紛發(fā)表評論。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的務實、親民作風,深得網民的喜愛,于是形成了胡、溫的“粉絲”,稱為“什錦八寶飯”。9月4日,人民網時政頻道特別制作的“什錦八寶FANS圈”正式上線,成為2008年中國互聯(lián)網的一道風景。
年內,一大批各級黨政領導干部以各種方式與網民對話,其中包括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和廣東省省長黃華華于2月3日通過奧一網發(fā)布《致廣東網民朋友的一封信》,邀網民“灌水”“拍磚”,4月17日上午又邀請26位網民進行面談;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于11月6日通過東方網與網民在線交流。在今年提供省委書記與網民交流平臺服務的新聞網站中,浙江在線的規(guī)模最大,從11月13日到12月11日期間,以省委書記趙洪祝為首的10位常委全部上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株洲紀委書記楊平于5月14日實名在紅網“株洲論壇”上發(fā)帖、回帖,成了第一位實名上網收集反腐舉報信息的官員。為搭建各地黨政領導與民眾溝通交流的有效平臺,人民網7月專門推出了“地方領導留言板”,為64位省委書記省長、800多位地市領導、近2000位縣市領導開通了專署留言版,一些省委書記親自回復網民留言。以上種種,使得“網絡問政”成為2008年中國政治生活中的一個新名詞。
三、網絡媒體在重大事件和主題宣傳中的能量巨大
2008年,是中國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換屆兩會選舉、南方冰雪凍災、藏獨分子鬧事、奧運火炬境外傳遞受阻、四川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舉辦、神舟七號發(fā)射,以及科學實踐發(fā)展觀學習和改革開放30年紀念的主題宣傳等接連不斷的重大事件,推動著網絡媒體一次次全力以赴做好報道。
如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報道中,新華網于14點46分發(fā)出快訊:“12日14時35分左右,北京地區(qū)明顯感覺到有地震發(fā)生?!?,這是國家通訊社網站打破陳規(guī)發(fā)出的第一則地震報道,成為中國新聞媒體抗震救災開放報道的先聲。新聞網站、門戶網站、專業(yè)網站以及各類Web2.0網站,也都在最短時間內調動各種手段和資源打響了抗震救災的報道戰(zhàn)役。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網絡媒體在災難報道中規(guī)模最大、力度最大的一次展現??v觀整個報道,行動之迅速,手段之豐富,規(guī)模之宏大,創(chuàng)新之多樣,配合之緊密,均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國媒體的抗震救災報道始終本著以人為本、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弘揚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普世價值觀。網絡媒體更是通過獨特的功能,開設了網上捐款、網上義捐拍賣、尋親、網民哀悼、網絡公祭、關愛孤兒等諸多平臺,讓廣大網民便捷地表達哀思和奉獻愛心。不少網站不僅拿出顯著的廣告位刊登新聞和信息,而且不少網站的員工甚至高管趕赴災區(qū)援助。最難忘在全國哀悼日(5月19日至21日)三天中,中國網絡媒體的頁面顏色全部改換成黑灰色,游戲及各類娛樂頻道停止了服務。
如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報道中,中國網絡媒體以出色的表現在奧運傳播史上寫下了新篇章。在長期精心的準備過程中,各家網絡媒體制定了報道戰(zhàn)略,建立了指揮體系,健全了組織架構、完善了運作流程,加強了技術支持系統(tǒng)。其中,奧運官網;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等新聞網站;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門戶網站是奧運報道的三大主力。特別是搜狐擁有北京奧運會互聯(lián)網內容服務贊助商的資格,央視網擁有北京奧運會互聯(lián)網與手機平臺(中國大陸及澳門地區(qū))獨家轉播權的資格,更是全力開拓網絡傳播所能達到的新境界。為營造奧運會的良好氛圍,全國190多家具有新聞登載資質的網站共同主辦了“我的奧運——億萬網友祝福北京奧運作品大賽”,從5月至10月歷時近半年,共收到網友創(chuàng)作的文字、圖片、DV、音頻、Flash等各類作品50余萬件??梢钥吹剑徽撌侵卮笫录心骋痪W站的報道,還是眾多網站的聯(lián)動報道,都會將Web1.0的傳播聲勢與Web2.0的傳播形態(tài)有機地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