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6月河南省洛陽市政府網站的“連線政府”欄目開通以來,作為洛陽市政府門戶網站與廣大網民的互動平臺,先后收到網民提出問題1.8萬多個,而政府的回復達1.7萬多次,98%以上的回復率贏得了網民的稱贊。(1月8日《東方今報》)
從洛陽市政府網站兩年半來的工作請況看,其具有幾個始終如一的特點:
一是覆蓋面廣:在這個網站上,洛陽市的79個市直職能部門及各縣(市、區(qū))相關政府部門都有自己的固定板塊回復市民留言??梢哉f,它覆蓋了全洛陽市的各個地方和方方面面。
二是認真對待和堅持:為保證市民意見、建議得到及時答復,洛陽市政府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建立專業(yè)的網上答復、引導、回帖隊伍,各部門負責受理網上群眾訴求的人員每天上網時間不少于兩個小時,在規(guī)定的時限內對網民反映問題的辦理情況進行網上回帖,并將此項工作納入對各級領導的考核體系和公務員年度考核內容。
三是對受理的問題,辦結后由洛陽市信息辦統(tǒng)一回復:這樣的最終“權利回歸”,是一項非常有力、有序、有效的查辦、督辦舉措,對任何職能部門都是一個無形地鞭策,使他們從不敢怠慢、應付,必須認真對待。
一句話,洛陽市建立這個網站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開拓政府與民眾溝通的平臺,使民情民意能夠更廣泛、更直接、更順暢地得以表達,并能及時得以解決。這無疑是現(xiàn)代科學帶來的一種民生實惠。政府網站的設立在全國范圍看,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了,但是不可否認,不少類似的網站都一直或者是已經流于形式,處于“閑置”、“休眠”或“半閑置”、“半休眠”狀態(tài)。早已失去了它創(chuàng)辦時的初衷,失去了民眾對它的企盼和信任,甚至成了民眾對政府譏諷的話柄和笑料。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瞎折騰,而最終被折騰的還是老百姓,失去的政府的信譽。
當今的社會,特別是每逢重大會議或重大決策,通過網絡來收集公共信息也是十分司空見慣的事情了。而洛陽市的“連線政府”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完善運作機制,提高工作效率,真正達到了民眾于政府之間的雙方互動,密切溝通。民眾在這里可以無忌無慮的暢所欲言,政府也表現(xiàn)出了無限的大度豁達,從不護短,從不掖著藏著。對民眾提出的問題,件件有回復,事事有著落。有這樣的便民、利民、為民的網站,怎么能不受到百姓的贊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