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一衛(wèi)生院職工在匿名舉報無果的情況下,建立了一個反腐倡廉網站,舉報單位多位領導和同事。同時,舉報者還公布了相關證據圖片和電話,希望得到紀檢部門、主管部門的關注。
舉報者赤膊上陣,利用網站來公開反腐,是拓寬舉報渠道,還是涉嫌傷害他人名譽?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
反腐網站內容豐富
按照舉報者公布的網址,記者很快就進入網站。
記者注意到,網站共設立了6大版塊,分別是首頁、介紹我們、圖片展示、關注動態(tài)、建議留言、聯系方式。在“介紹我們”版塊中,舉報者詳細列舉了他們所舉報的對象和內容。被舉報的對象涉及衛(wèi)生院院長、副院長、院委會成員、防疫員、保健員等6人。舉報內容共有6大項,主要有私自收費、設立小金庫、謀取藥品回扣款、收費不入賬等等,涉及時間從1999年到2008年,跨度達10年之久。
在“圖片展示”版塊,共收錄了18張圖片,包括防疫人員給患者所開據的發(fā)票(此票為商業(yè)用發(fā)票,而不是醫(yī)院專用票據)、相關藥物等等。
在網站的“聯系方式”版塊,舉報者公布了自己的姓氏和聯系方式:張先生,手機:132056×××××。舉報者介紹說,有關此事件的詳細資料和圖片可在網站查看,或在線交流了解;還有一些沒有上傳的證據,若需要可以直接跟職工工會代表聯系,“同時歡迎更多的網友參與評論和留言,為我們獻計獻策!”
舉報者:不擔心被報復
昨天,記者聯系上了舉報人張先生。他說,他是衛(wèi)生院的一名普通醫(yī)生,因為不滿相關領導利用職務之便“以權謀私”,就和其他十幾名職工進行舉報?!耙郧埃覀兌际悄涿e報,舉報了很多次,但一直沒有什么效果,所以就想出建網站這個辦法。”張先生說,他們搜集了相關證據,并委托他人建立了這個反腐網站。
張先生說,就在他們不斷舉報的過程中,原來的院長歐陽某某退休了,原來的副院長張某當上了院長。記者問張先生,在有關部門沒有查實之前,他們就在網站上說院長等人“以權謀私”,是否會傷害他們的名譽?張先生說:“我們在網站上公開的都是事實,不怕?!彼硎荆Mo檢、司法部門盡快來調查,他們將提供詳細的材料。
同時,張先生說,之所以敢在網站上公開自己的手機號碼,是因為“院長知道是誰在舉報,所以就不需要保密了?!?/p>
被舉報者:盡管來調查
反腐網站上舉報的第一個人就是衛(wèi)生院原院長歐陽某某,因為他已經退休,記者未能聯系上。
隨后,記者聯系上了同時被舉報的衛(wèi)生院原副院長、現任院長張某。張院長聽完記者的介紹后說:“上級單位盡管來調查,我們不怕?!?/p>
張院長表示,她推測是前任院長退休后,有個別人想當院長,但沒有成功,所以就想報復她?!拔耶斣洪L,完全是公正公開的,你們可以來調查?!敝劣诰W站羅列的內容,張院長表示:“全是造謠?!?/p>
至于是否會狀告舉報者損害自己的名譽,張院長說,暫時還沒有想好,“下一步怎么辦,還要再商量商量。”
網站反腐是耶非耶
建設民間反腐網站,到底是拓寬舉報渠道,還是涉嫌傷害個人名譽?據了解,此前,重慶一個叫“萬州反腐倡廉衛(wèi)士”的網站,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相關媒體以“公務員舉報未果建反腐網站扳倒人事局長”為題,報道了因該網站舉報,重慶萬州區(qū)區(qū)委組織部原副部長賈在云在任區(qū)商委主任期間,因套取國家專項資金341萬元,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留黨察看兩年”的消息。
據律師桑鴻志介紹,網上舉報一直存在,不過多數是在主管部門所設的網上投訴或舉報郵箱,投訴內容多數也是封閉型的。也許這樣可以為舉報者保密,也防止查而不實給被舉報者造成傷害。而皖北的這種舉報是開放式的,每個進入網站的人都可以看到舉報內容。他說,網絡反腐作為民意推動司法實踐的一次嘗試,未嘗不可。“但舉報不實又會怎樣呢?后果將不堪設想。建議盡快制訂相關網上發(fā)布信息管理規(guī)定,規(guī)范開放式舉報。”
律師郭愛認為,網站反腐并非上策。由于網站信息的公開化,很容易使舉報信息過早地暴露,被舉報人有時間銷毀證據,訂立攻守同盟,給案件查處帶來難度,給國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舉報他人違法行為應當向有關部門舉報,不能隨意在公開場合宣揚他人沒有查實的‘違法行為’。因為一旦宣揚開去,如果最終未能查明其違法,就會給當事人造成無法彌補的名譽損害。而且,舉報人如果存在惡意舉報或捏造事實,情節(jié)嚴重的,可能涉嫌誣告陷害罪?!彼f,如何防止舉報變成誹謗或泄密,這也為怎樣完善網絡時代的法律法規(guī)提出了新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