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農業(yè)部新聞辦公室致函本網,就人民網“部委留言板”中網友留言反映較多的推進獸醫(yī)管理體制改革、推進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和推動合作社發(fā)展有關問題進行了回復。目前已有農業(yè)部、環(huán)保部、公安部、國土資源部、教育部等14個國家部委以不同形式對網友留言進行了答復。(據(jù)9月16日人民網消息《農業(yè)部回復本網“部委留言板”網友三問題》)
無論是國家部委答復網友留言,還是檢察官開“反貪博客”辦案,都已經獲得如潮掌聲。筆者為這些舉措、行動叫好的原因如下:
一是適應了時代的需要。在信息化時代,互聯(lián)網已經在普通民眾與政府官員之間,搭建了一條政策與民意互動的新通道。這并非只是網民的一種娛樂方式而已,其實也是公眾反映民意、參與經濟社會及政治生活的一個方便快捷的平臺。網絡輿情已經代表了中國一部分民眾的心聲力量,重視網絡民聲勢在必行。
二是符合了科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網絡民情民聲放任不管,或者是圍、堵、截、刪都是不理智的、不現(xiàn)實的。如果網民將民聲反映上去之后,猶如石沉大海,杳無音訊了。得不到回應答復群眾心中即有疙瘩,所面臨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對于黨與政府的信任度就相應下降,久而久之,政府的公信力就得不到提升。
三是加深了與群眾的“魚水情”。國家部委的權威及時的應對網絡輿情,給予了群眾的理性指導,可大大減少公眾對于外在沖擊力的感受,弱化情緒性輿論強度。從認知、情感入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通過所報道的事實和評論來引導網民思考,以清醒的分析、負責任的指點和睿智的預示,與其一起走出暫時存在的“視覺盲區(qū)”和“認識誤區(qū)”。
如何引導網絡民聲,促進科學和諧發(fā)展?我認為:
一是準確定性、果斷處理。對于反動的,危害社會整體穩(wěn)定的信息,應當對信息進行分散或消除,在信息未成勢之前進行分流。對于積極的,對整個社會、民族和國家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有益的,不僅要保護,還要進行大力宣傳,使信息成為“有益因子”,讓整個社會更加流暢的運轉。比如:先進人物的光輝事跡,新農村建設的各項政策,豬流感疫情的通報和防治等。
二是積極主動,及時回應。政府回應在網絡中應積極主動,這種回應應是條件反射型的。既要細心觀察,又要參與其中,信息員要多與網民溝通交流,了解網情動態(tài),對于出現(xiàn)的所需解決的問題和困惑應力所能及的給予回復和解決。
三是注意甄別,判斷真?zhèn)?。網絡是復雜利益展示的多維舞臺,各種各樣的信息,有真實的,有失真的;有正面的,有負面的。其中充斥著各種想法和利益追求的角色,會有因個人利益受到損害而攻擊政府的人,會有為了一己私利無法滿足而攻擊干部,特別是一些單位內部權力斗爭而攻擊領導的,而恰恰在當前的轉型社會,矛盾突發(fā)期,各種利益糾結和貧富差距擴大的大背景下,這種攻擊政府和單位領導的言論又特別能夠煽動網民情緒,利用眾多網民為自己謀取一己私利。對此,政府應當作出回應而且必須做出回應,積極占據(jù)輿論至高點,以政府權威為基礎,以理服人,就能夠在網民面前贏得博弈的勝利。
網絡輿情與政府回應是一種互動過程,只有良性的互動才是服務于整個社會發(fā)展的。因此,在對網民咨詢政策、表達訴求等,也可作出具體、明確的規(guī)定,要求網民使用實名來反映問題,以便相關部門對事情的真?zhèn)涡赃M行核查,把問題切實解決掉,不給民眾留下莫名的無助和疑惑。也可接受全社會的監(jiān)督,不是單純的我行我素,真正落實“民聲”無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