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人民網、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的“2023 數字經濟峰會·城市智能升級論壇”在上海舉行。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劉迎風在主旨演講中表示,為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上海正加強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數字中國標桿城市。
劉迎風認為,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頂層制度設計必須要先行,總體藍圖設計是關鍵。他介紹,對標數字中國的整體架構,上海形成了數字化轉型五橫一縱的總體架構,通過加強云網基礎設施的共建共用,進一步夯實了城市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推進公共數據的集中統一管理,強化大數據資源平臺建設,形成了統一的數據資源體系。
圍繞“網、云、數、用、端、安”六個方面,劉迎風對上海如何推動數字化轉型進行了介紹:
一是推動政務外網整合,打造“IP+光”城市一張網;通過打造城市的光網底座,制定了電子政務外網管理辦法和建設運行管理指南,加強全市一張網的統籌管理。未來還進一步提升數智能力。
二是提升政務云的服務能級,建設多元算力;依托華為的產品和平臺技術,會同政務云服務商,提升了政務云的能力。下一步,上海還將拓展建設多元的智能算力底座,促進大數據模型建設發(fā)展,賦能支撐政務的核心應用場景。
三是建設一體化的政務大數據體系,促進公共數據的共享交換;作為城市數據共享交換和要素流通的核心樞紐,實現了國家、市、區(qū)三級的互聯互通。對內提供數據治理和AI服務的工具箱,對外提供了數據開發(fā)利用的可信環(huán)境。
四是數智科技賦能兩網建設,實現由被動響應向主動而為轉變;一方面,打造一網通辦的總門戶,實現由“能辦”向“好辦”提升。另一方面,通過一網統管的建設,實現由“進一網”向“管全城”提升。同時,聚焦公共安全、應急管理、規(guī)劃建設、城市網格化管理等重點領域,探索智能分析、智能應用等場景,不斷提升城市運行管理能力。
五是打造統一城市服務入口,構筑以人的體驗為中心的高品質服務;當前隨申辦的實名用戶數超過了8000萬人,單位數有300余萬家,為上海市民和企業(yè)工作、生活、經營等場景提供了數據服務的隨身服務碼。我們創(chuàng)設了智能客服的“小申”,探索運用AI自然語言大模型等新技術,不斷優(yōu)化智能客服“小申”的精準推送等能力。當前試點場景的服務次數已經達1.88億次,后續(xù)還將不斷拓展客服“小申”的應用場景。
六是堅守網絡數據安全和系統運行底線,堅持制度+技術+管理三融合,加強數據安全,同時完善安全管理機制,力爭實現數據零泄露,事故零發(fā)生。
“我們力爭上海市的數字化轉型,讓數據增值,以智能提效,為城市賦能!” 劉迎風說。
更多精彩,請關注“官方微信”
國脈,是大數據治理、數字政府、營商環(huán)境、數字經濟、政務服務、產業(yè)服務等領域的專業(yè)提供商。創(chuàng)新提出“軟件+咨詢+數據+平臺+創(chuàng)新業(yè)務”五位一體服務模型,擁有營商環(huán)境流程再造系統、營商環(huán)境督查與考核系統、政策智能服務系統、數據基因、數據母體、產業(yè)協作平臺等幾十項軟件產品,長期為中國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和智慧企業(yè)提供專業(yè)咨詢規(guī)劃和數據服務,運營國脈電子政務網、國脈數字智庫、營商環(huán)境智庫等系列行業(yè)專業(yè)平臺,廣泛服務于發(fā)改委、營商環(huán)境局、考核辦、大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優(yōu)化辦等政府客戶和中央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