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中國互聯網協(xié)會常務副理事長高新民做客搜狐,就互聯網大會籌備工作進行了主題交流。高新民談到了今年互聯網大會的主題含義。他認為,現在整個互聯網的技術也好、產業(yè)也好,或者再擴大一點,IT的技術發(fā)展產業(yè)也好,實際上是用這四個字,一個融合、一個滲透。因此,互聯網協(xié)會決定將“融合促進發(fā)展、滲透創(chuàng)造價值”作為今年主題。
互聯網呈現出融合和滲透趨勢
主持人:今年的互聯網大會主題是融合促進發(fā)展、滲透創(chuàng)造價值,您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個主題。
高新民:現在整個互聯網的技術也好、產業(yè)也好,或者再擴大一點,IT的技術發(fā)展產業(yè)也好,實際上是用這四個字,一個融合、一個滲透。融合有很多概念,從大的方面講,現在IT的發(fā)展,信息產業(yè)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是什么呢?是計算機技術、通訊網絡技術和內容或者叫媒體技術,所以國外叫CCM,或者說CCC。有的還再加上一個C,就是各種各樣的終端,有一些終端可以是消費者終端。比如現在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不管是我們現在正在推的3G的TD,或者現在國外比較流行的iphone,這個終端并不能發(fā)揮很大作用,但是里面計算機智能技術、計算機處理技術要結合起來,再加上內容負責,有東西好看、有東西好玩,所以這是非常典型的,這叫融合。第二個融合就是網絡的融合,現在不光是、不光電信網,而且跟廣播網,像數字電視、數字廣播。我們再說融合,本身網絡或者計算機技術,跟產業(yè)融合、跟工業(yè)融合,要融在一起這樣才發(fā)揮作用,跟老百姓家庭我們的學習、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購物,所以這個融合的概念是非常寬泛的,這是一個趨勢。滲透是什么概念呢?互聯網現在已經滲透到各個角落,可以說無所不在。現在我們要強調的滲透和融合就是要普及,雖然我們網民的量是2億多,我們的滲透量有相當一部分不是網民,我們滲透之后還要普及。滲透還有一個概念,就是深度,我們應用還是淺層次的,還沒有很好的高層的應用,我們在這個會上倡導和研究這個問題。
主持人:今年的大會和往年有什么不同?因為您也是參加過和組織過好多以前的互聯網大會,您覺得今年和往年有什么樣的不同,重點關注哪些互聯網領域?
高新民:互聯網本身發(fā)展里面,我們從去年已經開始在關注比如Web2.0的應用,像社區(qū)網絡、視頻共享,這已經在探討,當然電子商務也有一些新的東西,還有博客,也是一直在關注的。今年沿著這個思路可能還會探討新的發(fā)展趨勢,比如我現在想到了軟件服務,SaaS,我想從互聯網角度怎么樣推動軟件的服務,實際上更廣泛講不是軟件服務,而是電子服務。第二方面的不同,我們互聯網的融合更多的跟我們產業(yè)融合,特別是跟我們工業(yè)、跟我們的服務業(yè)、跟我們的農業(yè),使它在經濟領域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互聯網不僅僅是看看新聞、不僅僅是玩玩游戲、不僅僅是聊天、交友,還要做的更好,但更重要的是互聯網能夠逐漸走向成熟和發(fā)展,這方面跟互聯網發(fā)達的國家講我們還有一些工作要做。
我們有些地方還在跟蹤甚至于在模仿國外
主持人:您覺得中國互聯網在世界范圍來看是什么樣的地位呢?
高新民:我們中國互聯網在國際上的地位,第一,我們互聯網的發(fā)展速度、規(guī)模,以及在各方面起的一些作用,特別是我們中國網民關注互聯網、利用互聯網,互聯網的開放程度,在國際上是引起了高度的關注,包括這次奧運會期間看到這個問題。但是我認為互聯網有兩方面的問題我覺得還需要在國際上有更多的努力,現在說我們是互聯網大國,就是從網民絕對數量上來講。應該說兩個方面,一個方面,互聯網本身的技術創(chuàng)新或者業(yè)務的創(chuàng)新,我認為我們這方面還做的不太好,我們有些地方還在跟蹤甚至于在模仿,所以自主創(chuàng)新方面,當然我們也有做的很成功的,像我們網上做的電子商務,像阿里巴巴,搜索百度也做的非常好。但總體技術創(chuàng)新、業(yè)務模式上的創(chuàng)新還要努力,人家不斷的出來東西。像社區(qū)網絡,出來多少東西啊,我們這方面也在做。第二個問題,互聯網應用要在經濟領域里面、要在政府的公共服務里面,還有在老百姓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這方面我覺得我們也還有一些距離。
主持人:您今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行業(yè)的發(fā)展?
高新民:我認為是電子商務,我們現在電子商務總體上講,最近這一兩年發(fā)展勢頭非常好,當然這方面有很多知名的做電子商務的公司。另外,社區(qū)網絡也在探索、也在嘗試,還有一些在社區(qū)網絡上更好的應用,現在大家都在探索吧。
主持人:汶川地震,奧運會,互聯網起了很大的作用,您覺得地震期間中國互聯網企業(yè)做了哪些有意義的事情呢?
高新民:我們互聯網企業(yè)從汶川大地震的反應是非常迅速的、反應非常靈敏,而且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是應用互聯網這個平臺來傳遞各種各樣的信息,也為災區(qū)的群眾提供一些服務。比如說災民找不到自己的親友失散了,尋親,這個互聯網做的非常好,起了很大的作用。還有一方面,我們互聯網企業(yè)本身有很多捐贈行為,我們在地震發(fā)生第四天,我們互聯網協(xié)會就組織了一次抗震救災的演出,搜狐也參加了,當時有很多互聯網的企業(yè)向災區(qū)、災民進行捐獻?,F在在重建過程中,有很多互聯網企業(yè)也還在研究怎么在重建過程中發(fā)揮互聯網的作用,有很多企業(yè)都建立了抗震救災基金,支持災后重建工作。
主持人:您是怎么評價互聯網的奧運報道?
高新民:目前在奧運歷史上用互聯網做一個完整的傳播體系,可能在這次北京奧運會上是第一次。很多群眾,除了從電視里面獲取奧運會的一些信息以外,主要是通過互聯網,特別是咱們有幾個,包括搜狐是奧運的互聯網贊助商,我本人也是通過你們的網站幾乎能夠實時的得到關于奧運的信息。我想互聯網在奧運信息傳播體系里面,恐怕除了電視以外這次是最能體現的最完整的一次。
主持人:國內外媒體都對胡總書記接受網絡專訪這件事情評價非常高,您怎么看這件事情?
高新民:這次胡總書記到人民網視察、在網絡上在線交流,反映了我們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對互聯網的重視以及支持,也對網民的一些民意的反映能夠非常關心和傾聽,這點信號是非常強烈的。我記得去年年初的時候胡總書記在政治局學習會議上,專門提出互聯網的“三好”,“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我覺得意義還是重大的。可能現在胡總書記這樣做了,溫總理過去在人大上也講過,兩會之前看網絡上老百姓有些什么問題。研究各級政府對互聯網網民的互動都非常重視,有些政府網站上會有專門的互動欄,跟網民聽取意見、回答問題、提供服務,這也是變成一種常規(guī)或者政府在利用互聯網服務群眾、交流、互動、服務,很重要的一個手段、一個渠道,這點也是互聯網的一個亮點。(本文根據中國互聯網協(xié)會常務副理事長高新民接受搜狐專訪的內容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