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數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級階段。城市信息化經歷了數字城市、信息城市階段,目前正邁向智慧城市。
1998年1月31日,美國副總統(tǒng)戈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科學中心發(fā)表了題為“數字地球:在21世紀認識我們的行星”的講演,指出了“數字地球”這個概念?!皵底值厍颉备拍顐鞯街袊?,國內一批專家學者不久就提出了“數字城市”等“數字XX”概念,IT廠商也立馬推出所謂“數字城市”產品和解決方案。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曼紐爾 卡斯泰爾(Manuel Castells)出版了《信息城市》(The Informational City)一書,對信息時代的城市形態(tài)、城市空間等進行了描述。他認為:信息時代正在展現一種新的城市形式,即信息城市。
信息城市是對城市發(fā)展方向的一種描述,是信息社會一種新的城市形態(tài);信息城市與數字城市存在本質區(qū)別,要努力構建“城市信息學”這門新學科。
廣州等城市提出了建設“信息城市”。2009年5月,廣州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信息廣州”建設的意見》。文件指出“信息廣州”是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深入開發(fā)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與知識共享,推動信息化與城市全面融合發(fā)展,實現高度信息化、全面網絡化的現代化城市形態(tài)。提出力爭用5年時間,基本建成高度信息化、全面網絡化的“信息廣州”,躋身亞洲信息化先進城市行列。實現信息網絡無所不在,信息資源成為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信息產業(yè)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電子政府成為公共管理和服務的主流模式,網絡化工作生活方式廣泛普及,形成適應信息化發(fā)展的社會經濟組織體系,成為全國信息產業(yè)強市、國際信息通信樞紐和亞太地區(qū)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
2009年1月28日,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tǒng)后,與美國工商業(yè)領袖舉行了一次圓桌會議。作為僅有的兩名代表之一,IBM首席執(zhí)行官彭明盛(Sam Palmisano)在會上首次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這一概念。建議奧巴馬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信息基礎設施?!爸腔鄣厍颉备拍钜唤浱岢?,即得到美國各界的高度關注,在世界范圍內引起轟動。
“智慧地球”是指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yè)之中,即把傳感器嵌入到電網、供水系統(tǒng)等各種物體中,形成所謂“物聯(lián)網”,并通過云計算技術把物聯(lián)網整合起來,實現人類社會與自然系統(tǒng)的有機集成,使地球看起來有“智慧”。
“智慧地球”傳到國內,就出現了“智慧城市”的概念。IBM積極在中國開展“智慧城市”營銷活動,拜訪了幾百位中國市政府領導,舉行了一系列會議、演講、合作簽約等活動。之后,國內一些城市紛紛提出要打造“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代表著城市信息化的新階段。一些人對“智慧城市”這一概念存在顧慮,而改用“智能城市”、“感知城市”等詞語。實際上,從數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就像從數字、信息到知識,是一脈相承的。即使IBM不提出“智慧地球”這樣的概念,城市信息化建設也會發(fā)展到智慧城市階段。因此,各市在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規(guī)劃中,可以大膽地使用“智慧城市”這一詞匯。從字面意思來看,“智慧城市”比“感知城市”更能體現城市信息化發(fā)展方向,因為信息化不能停留在“感知”層面,感知之后還要進行數據處理,要采取相應的行動。
二、智慧城市及其相關概念
“智慧城市”是指通過廣泛采用物聯(lián)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知識管理等技術,提高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運轉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
值得指出的是,在“智慧城市”概念出現以前,已經出現了一些類似的概念,如智能建筑、智能交通系統(tǒng)(ITS)、韓國U-city。
1984年,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都市大廈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智能建筑。目前,已經有一批5A級的智能建筑,即設備自動化(Building Automation)、通信自動化(Communication Automation)和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Office Automation)、防火自動化(Fire Automation)和保安自動化(Safety Automation)。
智能交通系統(tǒng)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通訊技術、傳感技術、控制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系,而建立起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fā)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的運輸和管理系統(tǒng)。早在20世紀80年代,世界一些發(fā)達國家就開始投入智能交通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